摘要:”王輝向企業建議,把其員工的測溫、到崗以及關鍵環節和區域的消毒數據共享給閔行區市場監管局的“智慧監管雲中心”,一旦發生問題,監管部門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到預警信息,及時干預。驗證疫情期間各項防控和食品安全保障舉措是否到位,企業正在進行路演,模擬學生集體用餐原料採購到配送進校園的全過程。

摘要:驗證疫情期間各項防控和食品安全保障舉措是否到位,企業正在進行路演。

4月27日,上海高三、初三年級將返校開學,學校集中供餐送餐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如何確保食品安全?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4月22日跟隨閔行區市場監管局,對轄區內學校食堂託管企業和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進行了事前監管和指導。

測溫消毒拍照上傳

龍神食品集團是一家複合型的學校集中供餐企業,除了託管學校食堂這一主營業務外,還承擔部分學校的學生集體用餐配送。

4月27日起,其負責的上海80座學校的食堂或學生集體用餐配送業務將陸續恢復正常運營。

距離“大考”還有5天,學校食堂和配餐業務已停擺兩個多月的龍神食品集團車間內卻已是一派忙碌景象。

驗證疫情期間各項防控和食品安全保障舉措是否到位,企業正在進行路演,模擬學生集體用餐原料採購到配送進校園的全過程。

7時,龍神食品集團副總經理王燦已經坐在掛滿屏幕的“天眼”平臺專間內,和兩名專職監控員一起,盯着屏幕上300多個關鍵點位的實時監控畫面。其手機不停響起提示音。

“響一次,就代表一名員工晨檢正常。”王燦表示,所有員工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卡並晨檢。防止有人躲避測溫或虛報體溫,所有員工必須使用企業近期開發的疫情防控管理系統,用手機拍下晨檢時體溫槍上顯示的自己的體溫數值,再上傳。

記者注意到,員工上傳照片時,時間數值自動匹配實時數據,防止有人事後用“補報”的體溫代替晨檢的實時體溫。

採用類似的管理系統,該企業還對關鍵操作崗位、區域、工具等對象的消毒情況進行監控,杜絕形式主義和弄虛作假。

“消毒的頻次、流程都有嚴格規定,一比對上傳的數據,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就能整改。”王燦表示。

通過後臺,企業可以監控到員工的到崗、測溫、消毒等方面的具體數據,並通過機制倒逼,確保數據的真實性

測量體溫還只是剛開始,在車間更衣室門前,專職的衛生員開始關心所有人的指甲:“不能露出來,否則剪乾淨、消過毒才能進!”

看完指甲,衛生員還反覆強調,即使戴着專用手套操作,所有人也必須每半小時消毒一次手,車間內有專員進行飛行檢查。

爲了孩子做“無用功”

進入車間後,主要的操作環節和風險點就是燒製和打包。

“必須燒熟煮透,剛燒製完畢的餐食中心溫度不得低於90℃。”閔行區市場監管局食品監管所所長王輝告訴記者,即使裝到餐盒裏,等待配送時,每一盒打開抽檢,也要確保餐食中心溫度不低於65℃。

9時45分,隨機抽檢完待配送餐食的中心溫度後,檢查人員又用蘸有檢測液體的棉花棒,分別擦拭了餐盒傳送帶和餐盒,塞入透明試管內,投入檢測儀,蓋上蓋子。

大約十幾秒後,兩個樣品的讀數停留在“19RLU”和“0RLU”。

RLU數值的高低代表表面清潔度,一般低於100RLU,可初步判斷其消毒措施落實得較好。反之,則因消毒措施不力,可能將細菌等帶入食物,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過了溫度和清潔度兩關,校園餐還有一道時間關——燒製後3個小時內必須配送並食用完畢。

疫情防控形勢仍不容鬆懈,尤其是校園集體供餐配餐,容不得一絲疏漏,再嚴厲也不爲過。

王輝透露,閔行區學生盒飯供餐單位共有6家,在平日一季度檢查一次的高頻次監管基礎上,近期加強到一個月一次,開學前還會再逐家進行專項檢查。

與此同時,閔行區400多座學校均在涉及食品的關鍵區域安裝了監控攝像頭,實時共享給教育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可隨時監控、抽查。

跟隨安裝了GPS定位的送餐車,11時左右,記者來到了路演的最後一站莘光學校。

通過門口的測溫和信息登記後,司機將車倒至專用的消毒通道前。

從消毒車箱內搬下來的餐盒箱完全不落地,覈對完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後,被放在推車上,由專員經消毒通道推至後廚的暫存區。

“初三的餐盒箱專門挑了出來,每天下班前和次日使用前,各清洗消毒一次。”莘光學校食堂經理張建華表示,過去廚師崗位不用戴口罩、手套,這幾天大家不管燒不燒菜,不管戴着悶不悶,都主動戴着,直到下班離開前纔敢摘掉。

他說,雖然這幾天還沒開學,但這麼做並非“無用功”,爲了孩子,必須要對每一個防疫和食品安全保障步驟爛熟於心。

嚴冬就要熬過去了

把風險降到最低,食品企業和監管部門還在不斷自我加壓。

“你們的疫情防控管理系統很好,能不能給一個數據接口?”王輝向企業建議,把其員工的測溫、到崗以及關鍵環節和區域的消毒數據共享給閔行區市場監管局的“智慧監管雲中心”,一旦發生問題,監管部門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到預警信息,及時干預。

企業爽快答應,還透露又一套新的管理系統已在研發路上。

“安裝後,關鍵環節的操作都將標準化,做不到就會預警。”龍神食品集團董事長吳士良透露,屆時,可以對校園集體供餐配餐實施精細化管理,車間內哪怕是一個週轉箱的位置放得不對,或一口油鍋的油溫低了哪怕1℃,相關負責人的手機就會亮起“紅燈”。

除了監管的精度,還有監管的溫度。

在檢查指導企業路演的同時,閔行區市場監管部門還給企業帶來了雪中送炭的好消息——作爲疫情期間在生活必需品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龍神食品集團已經申請到閔行區的專項補貼。

疫情期間,龍神食品集團在上海的校園餐食供應量從過去的日均18萬份左右銳減到幾乎爲零,僅靠其半成品加工和預包裝冷藏膳食業務,目前市場供應量維持在日均1萬多份。

瞭解到企業的難處,閔行區市場監管部門結合日常的走訪情況,爲其積極爭取政策扶持。“疫情期間其產品從未漲價,且作爲集中隔離點供餐單位,不計投入成本。”王輝表示,這樣的企業,在區內優先列入發放專項補貼的名單。

“恢復開學了,嚴冬就要熬過去了。”吳士良表示,除了校園這一塊傳統業務,企業還在積極“自救”。

其針對家庭用戶的生鮮、半成品、預包裝食品的訂餐小程序已經上線。同時,不斷推陳出新的半成品、冷鏈盒飯產品也得到了新客戶的青睞,近期已經和家樂福、網魚網咖、城市超市等商戶達成了合作協議。

欄目主編:張奕 題圖來源:陳璽撼 攝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中圖片來源:陳璽撼 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