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漸濃

正是萬物復甦之時

或許你還無法出門一探美景

那就快來開啓雲遊模式

沒有擁擠 無需排隊

在線賞美景

這個春天不留遺憾

清西陵慕陵美景

清西陵慕陵是道光皇帝的陵寢。道光在位30年(1820—1850年),是一個提倡節儉的皇帝,據說他曾穿着打着補丁的褲子上朝。所穿的衣服,不經三次洗滌不更換。但就是這樣一位超級節儉的皇帝,建造的皇陵卻是清西陵中花費最多的一座。慕陵雖然外觀上保持了 “節儉”之意,但其材質結構卻異常精美。其圍牆採用磨磚對縫、幹擺灌漿工藝到頂,不塗紅掛灰,改變了傳統的上身糙砌灰磚,刷紅漿,下肩幹擺的做法;用精巧別緻的石牌坊代替琉璃門;尤其令人驚歎的是慕陵隆恩殿、東西配殿所有木構件全部採用珍貴的金絲楠木,造價驚人。您若是來清西陵遊玩,一定要來慕陵看一看。

慕陵精美的木雕龍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算起,道光是近代以來中國的第一位皇帝。要講晚清的故事,還得從道光講起。道光原名爲愛新覺羅·綿寧。按清朝的避諱規則,皇帝名字第一個字需避諱,而綿爲通用字,因此嘉慶遺詔中立綿寧爲皇太子的同時,特意改“綿”爲“旻”,以免給百姓日常文書造成不便。道光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繼承大統時已經39歲,他前半生中從一位普通皇子脫穎而出成爲皇位接班人的過程,頗具傳奇色彩。

道光慕陵修繕碑記

早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綿寧跟着祖父乾隆去打獵。當時年僅10歲的綿寧,在獵場上出手不凡,一箭破空射出,一頭鹿便應聲倒地,完美地展現了從大清祖宗那裏傳承下來的白山黑水精神。80歲的老祖父乾隆樂得合不攏嘴,對這個小孫子讚賞有加。《清史稿》宣宗本紀記載,“高宗行圍威遜格爾,上引弓獲鹿,高宗大喜,賜黃馬褂、花翎。”

道光皇帝畫像

不僅如此,這個平日遇上點雞毛蒜皮小事就要作首詩的乾隆皇帝,也特地爲綿寧的壯舉寫了首打油詩。“堯年避暑奉慈寧,樺室安居聰敬聽。老我策驄尚武服,幼孫中鹿賜花翎。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爭先早二齡。家法永遵綿奕葉,承天恩貺慎儀刑。”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原來,乾隆觸景生情,想起六十多年前,自己跟隨祖父康熙皇帝木蘭秋獮時獵熊的往事,當時乾隆也因表現出色,被康熙賜黃馬褂。那時候乾隆爲12歲,而綿寧如今只有10歲,所以是“所喜爭先早二齡”。這句詩,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暗示——這孫子,像我。不僅像我,而且比老子當年還要厲害。

慕陵隆恩殿

而下一句詩,“家法永遵綿奕葉,承天恩貺慎儀刑”,就簡直是明示了——永琰(嘉慶),你這個兒子可是比我還厲害喲,如果以後我把皇位傳給了你,該怎麼做,你懂的。後來乾隆傳位給嘉慶後,嘉慶也是很懂老爹心意。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駕崩後不久,嘉慶剛料理完和珅,就根據清朝祕密建儲的制度,“遵建儲家法,親書上名,緘藏鐍匣”,把綿寧的名字放了進去。按照規定,這個鐍匣要在嘉慶死後才能開啓。不過,嘉慶親政後一直對綿寧看顧有加,綿寧也非常循規蹈矩,沒有幹什麼自己作死的事情,大家看在眼裏,不難猜到未來天命歸於何人。而在嘉慶十八年(1813年),皇宮中發生了一起“禁門之役”,給綿寧的皇儲地位又加了一道保險。

道光慕陵美景

當時嘉慶正巡幸木蘭,北京的天理教徒林清與宮內太監勾結,率衆進攻紫禁城,一度突入宮城,如今故宮隆宗門的匾額上,還留有當時戰鬥的痕跡。當時留守內廷的綿寧身先士卒,與天理教展開激戰,成功擊潰了叛黨。當嘉慶後來得知皇城險遭攻陷時,對綿寧的英勇表現感動萬分,事後封其爲“智親王”,讓綿寧的地位更加無人可以撼動。嘉慶駕崩後,旻寧也就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大統。

道光慕陵隆恩殿

景區地址:保定易縣梁莊行宮

來源 | 保定文化旅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