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12月13日電 (記者 林浩)“有權人”、“有錢人”減刑比例高、服刑時間短等腐敗現象曾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一度損害司法公信力。爲杜絕上述情況發生,12月13日,廣西開通減刑假釋信息化辦案平臺,今後,此類案件將全部在網上進行,實現全程留痕,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

廣西高院副院長盧上需在當天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廣西減刑假釋信息化辦案平臺”建設情況,他說,該平臺是廣西高院、檢察院、司法廳監獄管理局聯合建設的辦案系統,實現了跨部門、跨地區在同一平臺上聯合辦案。

在辦案平臺建設過程中,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廣西作爲全國檢察機關開展減刑假釋信息化辦案平臺建設的唯一試點地區;廣西法院、檢察院、刑罰執行機關密切聯繫配合,在平臺上實現案件數據全面傳輸,爲全國減刑假釋工作模式改革提供了“廣西樣板”。

盧上需說,下一步,廣西將依託辦案平臺,對辦理“人情案、關係案、金錢案”等徇私舞弊違法辦案行爲,嚴格依法追究紀律和法律責任。同時,加強法院與檢察院、監獄之間的協作配合,發揮辦案平臺智能化輔助功能,統一執法、司法標準,規範司法人員自由裁量權,提高案件質量,促進司法公正。

發佈會期間,廣西通過上述辦案系統對一起減刑假釋案件進行現場直播,因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的罪犯陳凱豐獲減刑期8個月。庭審中,執行機關南寧監獄提出,陳凱豐在執行期間能認罪悔罪,獲優秀學員、優秀報道員等稱號,並已繳納違法所得702000元,原判財產性判項已全部履行,符合減刑條件,但因該犯系職務犯罪罪犯,建議減刑幅度適當從嚴掌握。檢察機關在庭審中亦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詢問。(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