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地圖

俄羅斯海洋強軍戰略穩步推進,在俄羅斯政治經濟總體戰略“東進”背景下,俄羅斯媒體直言,千島羣島和勘察加應當變成俄羅斯牢不可破的“海上堡壘”。但是,在更早以前,俄羅斯在遠東的第一堡壘是海參崴。


海參崴位置圖

作爲俄國和蘇聯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基地,1899年,海參崴被正式宣佈爲要塞,也是日俄戰爭期間的重要要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要塞成功的抵禦了了來自海上和陸上的攻擊,堅不可摧。海參崴一度曾經是世界上最堅固的海岸堡壘之一。


俄羅斯四大出海口

但隨着時間的流逝,符拉迪沃斯託克也漸漸模糊在人們的記憶中。

海參崴要塞炮塔

什麼是海參崴要塞?


海參崴地圖

符拉迪沃斯託克位於亞歐大陸東面,阿穆爾半島最南端。原名海參崴,清朝時爲中國領土,劃爲吉林將軍隸下。


割讓

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域割讓給俄羅斯,俄羅斯將其命名爲符拉迪沃斯託克,俄語意爲“統治東方”。


海參崴

雖然作爲港口的海參崴歷史悠久,但作爲要塞的海參崴的歷史卻只能追溯到1877年。這一年,東西伯利亞軍區工程兵司令溫特伯格上校開始籌劃在這個遠東重要的港口修建防禦工事,他的設計方案交給希羅科夫上校來負責執行。一年後,最初的海岸防禦工程完成。


炮臺

此後,該堡壘的第一任工程兵司令切爾諾克尼日尼科夫加固了海岸炮兵陣地,並在19世紀90年代構建了第一個瀕海永久性防禦工事。1899年工程兵上校維利奇科設計了一個系統的陸地防禦工事方案,在這一方案基礎上,日加爾科夫斯基和奇日上校從1900年開始構築要塞的幾個主要堡壘:1、2、3號堡壘,4、5號多面堡,以及三個眼鏡壘,堡壘之間由有胸牆保護的塹壕相連。此外,在俄羅斯山脈和薩佩尼半島分別修建了“俄羅斯堡壘”和4號要塞,這些防禦工事與同期修建的旅順口要塞都頗爲類似。


要塞設施

1904-1905年間,初步建設完成的符拉迪沃斯託克要塞發揮了重要作用,使日軍未能佔領符拉迪沃斯託克。具體參見後文日俄戰爭時期的符拉迪沃斯託克要塞。


被遺棄的設施

到了1910-1916年,工程兵將軍費南德提出新的要塞設計方案,符拉迪沃斯託克要塞工程兵司令紹辛少將對此極爲贊成。隨後幾年中,在從烏蘇里斯克到阿穆爾斯基灣的綏芬河流域南岸修建了1-7號堡壘和A、E、Zh和Z要塞,在俄羅斯島的南岸和東岸修建了9-12號堡壘以及海岸炮臺、反登陸有頂通道等一系列基礎設施。新的要塞吸取了當時所有軍事工程科技的成果,包括很多設置良好的掩體和地下通道。


日俄戰爭

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蘇聯特別遠東軍在符拉迪沃斯託克及周圍建立了新的海岸防禦體系,包括在俄羅斯島構築的一個堅固的981號海岸炮臺,裝備有180毫米和305毫米海岸炮,該體系中還包括不少203、305和356毫米的鐵道炮。這一海岸防禦體系破滅了敵人從海上攻佔符拉迪沃斯託克的可能性。

要塞

所有這些工事花費了俄國和蘇聯幾代工程兵70餘年的心血,儘管現在它已經失去了軍事價值,但我們仍然能夠通過這些工事,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認識符拉迪沃斯託克及其周邊地區——俄羅斯在遠東的“心臟”!


蘇聯式的錘子和鐮刀

1899年的堡壘: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

符拉迪沃斯託克要塞的第一道永久性防禦工程是由俄羅斯著名的工程專家、尼古拉工程兵學院的教授維利奇科上校設計的。這條防線的總體方案由作戰部長庫羅巴特金步兵上將制定,它起始於阿穆爾斯基灣,經過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半島,最終到達烏蘇里斯克,距離金角灣約3-5公里。


被遺棄的堡壘

維利奇科提議將該防線建成由胸牆和塹壕連接的一系列要塞防禦體系,具體方案爲:在主要防禦線前2公里構築I號和IV號築壘地域,並且爲要塞炮兵構築1、2和3號眼鏡壘,4、5號多面堡,1、2、3號突出堡以及陣地。在俄羅斯島、俄羅斯山脈構築V號堡,薩佩尼半島構築4號築壘地域。


堡壘鳥瞰圖

1900年2月18日,該設計方案得到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批准,並在1900-1904年間完成了除了穿越第一河谷部分圍牆以外的全部工程。該工程的負責人是符拉迪沃斯託克要塞的總工程師奇日上校。


大炮

日俄戰爭期間的符拉迪沃斯託克要塞羣

1904年1月26日,隨着日俄關係日益緊張,符拉迪沃斯託克也開始備戰。日俄戰爭爆發後兩週,日本聯合艦隊第二分艦隊在上村彥之丞海軍中將指揮下,於2月22日在烏蘇里斯基灣附近炮擊符拉迪沃斯託克。這一天,要塞第一次投入實戰,但並沒能給日本軍艦造成損傷。同樣,這次炮擊也沒有對符拉迪沃斯託克造成多大破壞。


要塞

戰爭期間,一支俄國巡洋艦分隊以符拉迪沃斯託克爲基地進行作戰。這支小艦隊包括“俄羅斯”號、“留裏克”號、“格羅莫鮑伊”號裝甲巡洋艦,“勇士”號巡洋艦和“列娜”號輔助巡洋艦,此外還包括一些小型作戰艦隻和輔助艦艇。


一名探險家站在B-19測距儀的上方,現在已經塗滿了塗鴉,照片顯示海參崴海上要塞的海岸

1904年,這支巡洋艦分隊在日本海和日本東海岸執行了多次破交任務,取得了一定的戰果,擊沉了一些敵方運輸艦,其中尤爲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海擊沉日本“常陸丸”號運輸艦,當時該艦裝載着11門準備用於旅順口攻堅的280毫米重炮。這一戰果使旅順口的陷落推遲了一個多月。


海參崴

但好景不長,5月,“勇士”號巡洋艦在斯拉維揚卡附近的布魯斯海角觸礁,喪失戰鬥力。而在8月份的一次出航中,俄國巡洋艦分隊又與日本聯合艦隊第二分艦隊遭遇,上村海軍大將的分艦隊包括四艘裝甲巡洋艦和兩艘巡洋艦,以及一些小型艦隻。面對優勢兵力,俄國軍艦邊打邊撤,遭到重大損失:“留裏克”號被擊沉,“俄羅斯”號和“格羅莫鮑伊”號遭重創,俄方傷亡達到890人,另有625人被俘。此後,剩下的兩艘裝甲巡洋艦再也沒有離開港口出擊。這一年冬天,“俄羅斯”號被安排在諾維克灣出口作爲浮動炮臺,以阻止敵人步兵可能的進攻。


燈塔

1905年的對馬海戰,符拉迪沃斯託克的分艦隊並沒有參加。5月29日,從對馬慘敗中逃出的巡洋艦“金剛石”號抵達符拉迪沃斯託克,隨後兩天到達的是“嚴厲”號和“勇敢”號驅逐艦。這幾艘軍艦和原有的艦隻一起隸屬要塞指揮。


俄羅斯軍火

日俄戰爭期間,符拉迪沃斯託克要塞的防禦工事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謝丹卡山脈上過去未完成的“北方”和“東北”堡壘完工,在烏蘇里斯基灣和俄羅斯島周圍構築了新的海岸炮臺,但由於缺乏57毫米速射炮,許多炮臺上不得不安裝舊式火炮。


俄羅斯地圖

旅順口失陷後,爲預防日軍可能對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進攻,1905年初,俄國人把要塞的防線延伸到阿穆爾斯基灣海岸,並且在亮赤河南岸山脈設置了前沿陣地。要塞地域大幅增加,在主要防禦工事下面設置了地下掩蔽部。同時,陸軍規模也急劇擴大:東西伯利亞第8步兵旅擴編爲師,新組建了第10步兵師和符拉迪沃斯託克要塞步兵旅,要塞炮兵營從3個增加到12個。這些預防措施增大了日本進攻和佔領符拉迪沃斯託克與南烏蘇裏地區的難度。


堡壘內部

1910年的要塞:主體部分建了12年

通過日俄戰爭,俄國工程兵汲取了不少經驗和教訓,築壘理論有了新的發展。但在符拉迪沃斯託克,新堡壘的建設卻從1910年纔開始。


被遺棄的設備

1910年工程計劃包括:在從烏蘇里斯基灣到阿穆爾斯基灣的謝丹卡山谷南端構築1-7號堡壘和A、B、W、G、D、E、Zh、Z防禦支撐點;在俄羅斯島南岸和東岸構築9-12號堡壘;在“第一河流”構築抗登陸海岸有頂通道、隧道彈藥庫和食品冷藏庫,在“第二河流”構築基地、長200公里的道路和許多其它的基礎設施。


符拉迪沃斯託克要塞炮塔

設計者們運用了1909年由維利奇科中將提出的“維利奇科要塞理論”的基本原理,所有工事都克服了1904-1905年旅順口爭奪戰中防禦工事所暴露的缺點,構築了許多碉堡和地下設施,寬約3.6-4.5米,能夠承受420毫米炮彈的威力。堡壘側面構築了由混凝土建成的專門的火炮掩體,堡壘主要作戰工事是混凝土胸牆,配置有步兵,在胸牆下面構築有用於觀察的混凝土掩蔽部,在要塞的後部爲其它的衛戍部隊構築專門掩體。要塞所有的部分都修築了地下通道,還修建有溝渠,主要用於抵禦暴風雨。


要塞

建設者們並沒有完全照搬傳統的要塞構築理論,而在要塞的構造上充分考慮到了特殊的山地地形特點,並在較寬闊地區構築了防彈掩體,用來對付敵炮兵的“精確”火力打擊。這些堡壘不僅在俄羅斯防禦工事的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範圍內也曾佔有一席之地。


堡壘內部

要塞的施工由大約有6000名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勞工承擔,他們的主要工作有:在岩石上用機械穿孔、隧道爆破、混凝土配料和攪拌,碎石。爲了將幾千噸沙子、沙囊和水泥運到要塞外,還修建了一條專門鐵路和一些交錯的纜車道路。


海參崴海上堡壘建於20世紀初Russky島上。題字給出了名字'符拉迪沃斯託克'

由於佈局獨特,工事的主體部分直到1912年才完成,1914年完成了工事的三分之二和主要據點。1915年,由於缺乏足夠的水泥而減少了臨時僱員的數量,1916-1917年完成了地面工事和由石頭構築的隧道的表面工程,並對已經完成的工事進行了加固。1917年,由於革命的影響,工程陷入停頓。


左圖爲參加日俄戰爭的俄國水兵。右圖爲符拉迪沃斯託克要塞的虎炮臺下在射擊中的M1867型228.6毫米臼炮

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前沿要塞配置了步兵,後來,還配置了工兵和大部分炮兵。在1918-1922年蘇俄國內戰爭期間,要塞幾易其主,但是它的總部和委員會一直在正常運轉,直到1923年當時的作爲蘇俄“影子”的遠東共和國與日本達成協議對要塞進行清理爲止。

1917年後美國獵狼犬部隊進駐符拉迪沃斯託克

1932年的防禦工事:海岸炮兵陣地


磚頭,上面刻着俄羅斯商人阿列克謝·塞切夫。

1923年,符拉迪沃斯託克要塞被撤銷。但9年之後,隨着遠東國際形勢的日益惡化,蘇聯重新組建了紅旗遠東特別集團軍,並恢復了過去的要塞炮兵陣地:第904炮兵營配置在1號堡壘,第912炮兵營配置在菲利波夫斯基灣附近,第922炮兵營配置在索伯灣附近,日特科夫岬附近爲老式254毫米火炮修築的混凝土工事中配置的是第920炮兵營,斯特沃尼岬附近是第913炮兵營,在巴薩爾金海岬附近配置第923炮兵營。此外,在俄羅斯島的維沃達灣附近機動配置了第911炮兵營。紅旗遠東特別集團軍內成立了第9炮兵旅,具體負責以上各炮兵營日常工作。


在1923年被廢除之後,該地點在20世紀30年代建造這種新電池時短暫地恢復了生機

1931年5月,俄羅斯革命委員會決定在遠東地區組建新的海岸炮兵營,第9炮兵旅轉隸到1932年4月組建的遠東海軍部隊,1933年,該部隊還包括符拉迪沃斯託克加強團。所有重型炮兵營都在配置地就近構築陣地,這些陣地裏修築了許多現代設計風格的地下混凝土工事。這一時期,在金角灣組建了第924炮兵營,其4門120毫米火炮配置在最古老的符拉迪沃斯託克要塞的混凝土陣地,第101炮兵營配備在斯克裏普列夫島。


在符拉迪沃斯託克要塞,可以追溯到革命前的俄羅斯帝國時代

隨後幾年,蘇軍又新組建了一批海岸炮兵部隊。1934年,烏蘇里斯基灣和斯特雷洛克灣西岸的炮兵營統一編成什科托夫斯基築壘地域,美洲灣和日本海海岸的炮兵營統一編成蘇城築壘地域;1938年,配置於阿穆爾斯基灣和波謝特灣西海岸的炮兵統一編成哈桑分隊,用於遂行對哈桑湖前線的火力支援,該分隊隸屬符拉迪沃斯託克築壘地域。1940年,所有築壘地域進行重組,並形成了太平洋地區主要海軍基地的海港防禦體系。


長期未使用的軍事裝備上的塗鴉

被遺棄的要塞


戰艦和大炮

符拉迪沃斯託克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首府,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位於俄中朝三國交界之處。符拉迪沃斯託克三面臨海,地理位置優越,是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海參崴地圖

即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的和平時期,符拉迪沃斯託克也一直被視爲一個軍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了75年。符拉迪沃斯託克也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


海參崴

2015年7月俄羅斯總統普京作了一項決定,喚起了俄羅斯人對這座“被莫斯科遺忘20年城市”的新熱情。

● “符拉迪沃斯託克不太可能成爲第二個香港或新加坡,但是有可能成爲金磚國家或者上合組織國家的‘香港’。”

● 根據規劃,符拉迪沃斯託克自由港並非侷限於符拉迪沃斯託克市,而是一個包含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全部22個縣中15個、全部近200萬人口中約75%的龐然大物

符拉迪沃斯託克將成爲一座自由港。


海參崴

2018年7月符拉迪沃斯託克當局決定給予符拉迪沃斯託克堡壘第二次生命。這個項目由濱海邊區首府杜馬的代表監督。這種獨特情結的轉變是如何開始的?

符拉迪沃斯託克市杜馬的主席安德烈·布里克說:

“要求符拉迪沃斯託克的居民參加符拉迪沃斯託克要塞設施的義務勞動。”


俄羅斯

瓦列裏卡留日尼,符拉迪沃斯託克杜馬公共理事會成員:

“在我們看來,這些都具有世界意義的項目。在這些地方,我們可以展示歷史的連續性,軍事傳統,愛國主義……”


俄羅斯

符拉迪沃斯託克市杜馬代表吉尼斯魯西諾夫說:

“在沙皇時代,投入了大量資金,採用了新的建築技術。我們必須記住併爲我們在符拉迪沃斯託克所擁有的東西感到自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