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申報勘察設計工程師執業資格註冊(含初始註冊、延續、變更),不再要求提供社保證明材料。

近段時間,“社保證明”在住建部發布的政策文件中頻頻出現。

10月8日起,企業在新申請、升級、延續、變更資質時,不需提供人員社保證明材料。10月22日起,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實行電子化申報和審批,不需提供社保證明材料。11月12日起,監理工程師初始、延續、變更註冊時,不再提供社保證明材料。12月1日起,申報勘察設計工程師執業資格註冊(含初始註冊、延續、變更),不再要求提供社保證明材料。

有朋友留言說,“掛證還沒入冬,春天又來了”。真的會這樣麼?

“不提供社保證明”,並不意味着對“掛證”的查處會放鬆。相反,這或許預示着各地社保平臺聯網有望實現,接下來的查處力度有可能會加碼。

1)監管重點轉移: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很明顯的一點就是,2018年開始,各地的資質動態覈查中,開始增加重點核查項目經理等主要負責人現場履職、社保繳費證明(1--3個月)的要求。

2)信息共享:2018年,河南鄭州通過社保管理平臺,覈實考生的社保信息與報名單位是否一致。結果,一建審覈通過率15.5%,二建審覈通過率18.4%。

文件中,住建部多次提到“充分運用信息共享等手段覈實申請人員社保等信息的真實性”。

有哪些信息能實現共享呢?

像“四庫一平臺”數據、社保平臺數據、工地實名制數據、報考建造師考試的數據、辦理註冊時的數據、投標時的信息記錄、合同備案記錄……

只是數據雖多、相對零散,沒有形成“一張網”,或者說基本成型但還有漏洞沒有補全。這些數據是跨部門的,完全打通需要一個過程,什麼時間能成功”合體“,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無論早晚,這一天終究要到來,對於”掛證“的各位還是要早做準備,以免個人信用、執業受影響。

通知原文

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簡化

勘察設計工程師執業資格註冊申報材料的通知

建辦市〔2018〕52號

各省、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直轄市建委,北京市規劃國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城鄉建設局、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軍事設施建設局:

爲深入推進建築業“放管服”改革,決定進一步簡化勘察設計工程師執業資格註冊申報材料。自2018年12月1日起,申報勘察設計工程師執業資格註冊(含初始註冊、延續、變更),不再要求提供社保證明材料。由申請人及其聘用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分別對申請人社保真實性、有效性簽字承諾,並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充分運用信息共享等手段覈實申請人員社保等信息的真實性,加強對勘察設計工程師註冊情況的監督檢查。對發現存在弄虛作假的個人和企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勘察設計註冊工程師管理規定》(建設部令第137號)有關規定處理,並記入誠信檔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