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西城区,现今政协礼堂南面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叫辟才胡同。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为什么叫辟才胡同呢?

其实,比起“辟(pì)才胡同”,许多老北京人更习惯称呼它为“劈(pǐ)柴胡同”。这是因为明清时期,临近为皇宫储存、加工木材的大木厂,这里也就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劈柴集市,故得此名。而改成“辟才”,已经是清末光绪年间的事了。

相传,这胡同的西口,原本有个不起眼的小土庙,是这附近的老百姓为了纪念一位老神仙而出资兴建的。而辟才胡同的名字,也和这个老神仙有关。

这条小胡同里住着一户姓霍的人家,十分富裕,并且长盛不衰。不过这霍姓人家周围住的街坊邻居大多都是吃不上饭的穷人。大家奇怪的是,既不见这霍家人平日经营什么大买卖,也不见他们有什么地位显赫、实力雄厚的亲戚朋友,更不见他们每天勤苦耕作,可为何霍家会那么有钱呢?难道是他们家有神灵庇佑吗?

怀着这颗好奇心,一个少年在半夜翻过霍家大院的院墙,来到院子里寻找答案。可是他一不小心碰见了霍家的小儿子,霍家小儿子就质问这少年,大半夜的翻墙进来有什么企图。这个少年机敏地说,路过霍家院墙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爷爷飘进了院子里,他一时好奇就翻墙进来,想看个究竟。

“哪有什么白胡子老爷爷。我们家后花园的小庙里只供着个狐仙娘娘。”霍家小儿子得意地说,并说他家的财富都是因为供养狐仙娘娘才得来的。

少年嘴里说着“回家也供一个”,心里却盘算着哪天再去后花园的小庙里一探究竟。

终于有一天,少年趁着夜深人静之时再次翻墙来到霍家,找到后花园里的小庙,果然,这里供着一个牌位,上面写的是什么,少年却看不太懂,因为憎恨霍家人平日的所作所为,少年就把牌位给揣走了。

自从这狐仙娘娘的牌位不见之后,霍家人的财富便开始日渐稀少,这家人像疯了一样,到处找狐仙娘娘的牌位,可他们哪里知道这牌位会被一个小孩子偷走呢?

说来也怪,这个少年把狐仙娘娘的牌位带到自家以后,他家里的境况便有了极大的好转,于是少年将牌位劈开,分作几份给胡同里那些生活贫困的街坊。这样一来,胡同里很多人的日子都有了变化,以前那种饥寒交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同时大家也发现,往日那不可一世的霍家人个个都像霜打了的茄子,再没了往日的威风,原来霍家人的财富在短短几天之内就莫名其妙地少了很多,又过了一年多,霍家人个个面黄肌瘦,都要活不下去了。有些老街坊偶尔也会接济他们一些,但更多的人则是拍手称快,说:“以前咱们总受霍家人的欺侮,现在也轮到他们尝尝这滋味了。”霍家老小都很后悔当初对别人那么心黑手毒,为了不让大家看笑话,他们只能搬走了。

一些老人说,就因为把老霍家供奉的狐仙娘娘的牌位劈成几份分给了大家,所以老霍家的财富也就被大家分了。还有的人说,老霍家整天算计别人,欺负良善,这下也该让他们吃些苦头了。

此后,这条胡同便被人们称作“辟财胡同”了,意思是把财富分开。不过,也有人说辟才胡同是因为一所新式小学。

在清末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败给日本之后,一些朝廷官员看到落后的教育无法培育出真正人才,于是痛定思痛,决心改变旧有的教育制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1905年,当时,一位叫臧佑臣的天津人,在劈柴胡同里创办了一所新式小学,为了扩大影响,他编了一首校歌,歌词是:“辟才!辟才!辟才胡同中,苍苍菁菁槐柳兼柏松,是何处?京师私立第一两等。开辟人才,人才开辟,胡同著其名。”此时,劈柴胡同才正式改名为“辟才胡同”。虽然这所学校很快便因动荡的社会环境停办了,但它开了北京新式小学教育之先河,辟才胡同之名也得以延续至今。

自从这小学堂设立在此处之后,辟才胡同还真引来了不少文化界名人,像国画大师齐白石、著名学者张岱年都曾经在此处居住过。

(责编:李兆年)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本文系BeijingCom原创稿件,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