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西城區,現今政協禮堂南面有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叫闢才衚衕。這個名字很有意思,爲什麼叫闢才衚衕呢?

其實,比起“闢(pì)才衚衕”,許多老北京人更習慣稱呼它爲“劈(pǐ)柴胡同”。這是因爲明清時期,臨近爲皇宮儲存、加工木材的大木廠,這裏也就逐漸成爲遠近聞名的劈柴集市,故得此名。而改成“闢才”,已經是清末光緒年間的事了。

相傳,這衚衕的西口,原本有個不起眼的小土廟,是這附近的老百姓爲了紀念一位老神仙而出資興建的。而闢才衚衕的名字,也和這個老神仙有關。

這條小衚衕裏住着一戶姓霍的人家,十分富裕,並且長盛不衰。不過這霍姓人家周圍住的街坊鄰居大多都是喫不上飯的窮人。大家奇怪的是,既不見這霍家人平日經營什麼大買賣,也不見他們有什麼地位顯赫、實力雄厚的親戚朋友,更不見他們每天勤苦耕作,可爲何霍家會那麼有錢呢?難道是他們家有神靈庇佑嗎?

懷着這顆好奇心,一個少年在半夜翻過霍家大院的院牆,來到院子裏尋找答案。可是他一不小心碰見了霍家的小兒子,霍家小兒子就質問這少年,大半夜的翻牆進來有什麼企圖。這個少年機敏地說,路過霍家院牆時,看到一個白鬍子老爺爺飄進了院子裏,他一時好奇就翻牆進來,想看個究竟。

“哪有什麼白鬍子老爺爺。我們家後花園的小廟裏只供着個狐仙娘娘。”霍家小兒子得意地說,並說他家的財富都是因爲供養狐仙娘娘才得來的。

少年嘴裏說着“回家也供一個”,心裏卻盤算着哪天再去後花園的小廟裏一探究竟。

終於有一天,少年趁着夜深人靜之時再次翻牆來到霍家,找到後花園裏的小廟,果然,這裏供着一個牌位,上面寫的是什麼,少年卻看不太懂,因爲憎恨霍家人平日的所作所爲,少年就把牌位給揣走了。

自從這狐仙娘娘的牌位不見之後,霍家人的財富便開始日漸稀少,這家人像瘋了一樣,到處找狐仙娘娘的牌位,可他們哪裏知道這牌位會被一個小孩子偷走呢?

說來也怪,這個少年把狐仙娘娘的牌位帶到自家以後,他家裏的境況便有了極大的好轉,於是少年將牌位劈開,分作幾份給衚衕裏那些生活貧困的街坊。這樣一來,衚衕裏很多人的日子都有了變化,以前那種飢寒交迫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同時大家也發現,往日那不可一世的霍家人個個都像霜打了的茄子,再沒了往日的威風,原來霍家人的財富在短短几天之內就莫名其妙地少了很多,又過了一年多,霍家人個個面黃肌瘦,都要活不下去了。有些老街坊偶爾也會接濟他們一些,但更多的人則是拍手稱快,說:“以前咱們總受霍家人的欺侮,現在也輪到他們嚐嚐這滋味了。”霍家老小都很後悔當初對別人那麼心黑手毒,爲了不讓大家看笑話,他們只能搬走了。

一些老人說,就因爲把老霍家供奉的狐仙娘娘的牌位劈成幾份分給了大家,所以老霍家的財富也就被大家分了。還有的人說,老霍家整天算計別人,欺負良善,這下也該讓他們喫些苦頭了。

此後,這條衚衕便被人們稱作“闢財衚衕”了,意思是把財富分開。不過,也有人說闢才衚衕是因爲一所新式小學。

在清末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敗給日本之後,一些朝廷官員看到落後的教育無法培育出真正人才,於是痛定思痛,決心改變舊有的教育制度,在這樣的大環境下,1905年,當時,一位叫臧佑臣的天津人,在劈柴胡同裏創辦了一所新式小學,爲了擴大影響,他編了一首校歌,歌詞是:“闢才!闢才!闢才衚衕中,蒼蒼菁菁槐柳兼柏松,是何處?京師私立第一兩等。開闢人才,人才開闢,衚衕著其名。”此時,劈柴胡同才正式改名爲“闢才衚衕”。雖然這所學校很快便因動盪的社會環境停辦了,但它開了北京新式小學教育之先河,闢才衚衕之名也得以延續至今。

自從這小學堂設立在此處之後,闢才衚衕還真引來了不少文化界名人,像國畫大師齊白石、著名學者張岱年都曾經在此處居住過。

(責編:李兆年)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