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道 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0月21日發佈的題爲《自主武器:改變軍事格局的終極武器?》的文章稱,到目前爲止,大家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軍隊廣泛使用無人系統已經司空見慣。這些系統與同類型的載人系統相比具有諸多優勢:航程更長、續航能力更強、隱形能力更強,而且可以在不危及軍事人員安全的情況下操作。雖然武裝部隊的戰略家仍在試圖確定如何才能最好地把機器人技術融入未來的戰爭概念,但毫無疑問,在未來很長時間裏,人類都會在衝突中使用機器人技術。近年來,國際安全專家開始關注是否可以建造基本或完全自主的無人武器系統。

  文章稱,到底什麼纔算是自主武器,人們就這一問題尚未達成共識,缺乏定義阻礙了就這一議題展開討論。美國國防部使用的官方定義是這樣描述的,“一種武器系統,一旦啓動,就能在沒有人類操作員進一步干預的情況下選擇和攻擊目標”。如今使用的武器中幾乎沒有可以適用這個定義的。儘管武裝無人機數量激增,但幾乎所有無人機在執行任務時都需要人類直接參與。然而,人工智能領域近期的發展讓人們相信,未來可能出現複雜程度不同的多種自主武器,這些武器將最終決定未來戰爭會如何進行。

圖爲美軍無人機圖爲美軍無人機

  文章認爲,使用能夠自主運行的武器可取得3大優勢。首先是速度。在這方面,應當考慮到OODA循環的概念,OODA是一個分成4步的決策過程,即觀察、熟悉情況、決定,然後採取行動。在戰鬥中,首先要擾亂或至少延緩對手完成OODA循環,同時儘快完成自己的決策循環,這被稱爲打入敵人OODA循環“內部”的戰術。

  現代技術讓人能夠蒐集大量數據,但人類通常缺乏快速處理和解讀這些數據的能力,因而無法在軍事上使用。所以作戰人員越來越依賴於先進的軟件,這些軟件爲他們提供有關戰場的準確且有效的信息。隨着人工智能研究繼續發展,計算機化的作戰系統很可能可以迅速分析形勢,然後向軍事指揮官提供一個推薦的行動方針。如果是這樣,人的因素將成爲決策循環中最慢的部分,從這一點出發,很容易得出結論要完全消除人類的直接參與並代之以完全自主的系統。

  自主武器帶來的另一個潛在優勢是在電子和網絡安全領域裏。目前的無人系統主要用來應對技術上不先進的武裝分子,這些系統需要與人類操作人員維持幾乎不間斷的通信。然而,未來在國與國之間的衝突中,雙方可能會激烈爭奪對電子環境的控制權。如果遠程遙控武器的通信被敵方干擾或遭網絡攻擊切斷,那麼這種武器將毫無用處。而另一方面,對於一個足夠自主的系統來說,即使數據連接遭到破壞,該系統也能執行任務。

  最後,自主武器和平臺有可能大幅降低軍事人員成本。這大概是該話題最不受歡迎的方面,但也可能是最關鍵的。爲了維持一支現代化的專業軍隊,一個國家必須招募、訓練和維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然而,要做到這點需要付出的成本越來越昂貴。2000至2014年,美國武裝部隊的人力成本增加了46%,儘管在此期間美軍的人員規模基本沒有變化。與人類不同,自主系統不需要培訓、喫飯、住所或工資,也不需要醫療服務或退休金。如果大規模引進自主系統,有可能大大降低軍隊對人力的需求和相關成本。

  文章評論稱,儘管以上優勢可能會激勵軍方研發和部署自主武器系統,但軍政領導人可能不願意這樣做。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在於,自主武器使得軍事指揮官不再能控制軍事行動,因爲武器系統的自主性越大,人對武器的控制就越少。

  先進的人工智能可以利用神經網絡,讓系統基於大量數據實現自我學習和自我推理。在民用領域,這種類型的人工智能近年來在語言識別和圖像識別方面表現出很強大的能力,但有時也會得出錯得離譜的結論。令人不安的是,由於這種深度學習系統的複雜性,計算機程序員和工程師往往無法準確預測系統在未預見的情況下將如何行動,甚至無法在事後解釋系統爲什麼做出這樣的決定。把這種先進的人工智能與致命性武器結合起來會帶來巨大的系統失靈風險,系統失靈可能產生深遠影響。如果出了什麼問題,那麼後果可能包括大規模的自相殘殺、平民傷亡或在危機期間出現非計劃的衝突升級。

  美國有關自主系統的現行政策規定,“自主和半自主武器系統的設計應能允許指揮官和操作員對使用武力作出適當程度的人類判斷”。目前尚不清楚什麼纔是恰當程度的人類判斷,但該政策還明確規定假如自行選擇目標的半自主武器與操作人員的通訊被切斷,則必須禁止使用。

  文章認爲,不過,五角大樓可能最終會得出結論,認爲放棄自主武器系統將使美國在未來處於重大的軍事劣勢,尤其是假如潛在對手不像美國那樣不願部署自主武器的話。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目前的武器庫中已經包括一些簡單的自主武器系統或只具有有限自主性的武器系統,這些武器系統大部分是防禦性的。

  就何時纔會有製造完全自主的武器系統所需的技術這一問題,目前還沒有達成共識。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空軍上將保羅·塞爾瓦說,他認爲還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一些觀察人士認爲,這個目標能更快實現;另一些人認爲,這個目標永遠不可能實現。美國的人工智能研究大部分都發生在商業部門,而不是國防工業。在未來——或許就是不久的將來——先進的人工智能很可能在民用領域有許多應用方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手術水平比人類醫生更好的醫療機器人。這種技術可以很輕易地被改成軍用。一旦某種技術可以在市場上購買,就很難保證它不會被懷有惡意的羣體利用。

  如果研發出自主武器並且引入到世界各國的武器庫裏,它們不大可能立即徹底改變戰爭。如果參照過去的軍事技術革新,軍隊可能一開始只會把少量的自主武器投入戰場。畢竟,早期型號可能很昂貴,而且也不確定如何才能在最好地利用其能力的同時把潛在風險降至最低。各國軍隊還需要一定時間纔可以開發出把自主武器納入更廣泛的戰爭框架的作戰理念。首先部署自主武器的一方未必就是想出如何可以最好發揮其潛力的那一方。

  儘管如此,自主武器很可能最終成爲改變軍事格局的創新技術,其效果與發明機關槍和雷達不相上下。自主武器可能不是唯一的革新性技術。有助於自主系統開發的人工智能技術將繼續發展,與此同時在納米技術和小型化技術、機器人技術、高超音速推進技術以及3D打印等其他領域也將出現進步,這些技術都可以被轉爲軍用。尚不確定這些技術將如何影響戰爭方式,但越來越多的國際安全專家一致認爲,現代戰爭的性質將在未來幾十年裏發生巨大轉變。自主武器系統幾乎肯定會在這一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編譯/胡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