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獻投名狀,幹得有多漂亮?不僅擒得賊人,更一舉征服老闆娘

第八章

將老江湖歪脖子阿道的那根手指帶回黃公館後,杜月笙的臉上絲毫沒有得意之情,那感覺就像他只是按照林桂生的吩咐,出門取回了一件尋常東西。

林桂生故意問他:“取這根手指沒遇到麻煩?”

杜月笙隱瞞了來龍去脈,更沒提那幾句真亦假時假亦真的高明說辭,他一口咬定事體辦的順利全仗桂生姐說話有威力,歪脖子阿道不敢不從。

林桂生知道杜月笙沒說實話,但卻喜歡這話頭裏的水分,她心說,出門前有膽量扛事,回來後又懂得推讓“功勞”,事體辦的這樣有章法,看來這小子不僅會“伺候”女人,寄予厚望應該沒錯。

因爲這根指頭,黃公館的文武角色對杜月笙的看法也有了一些改變。此前,見杜月笙只會鑽老闆娘臥室,他們認爲杜月笙就是個小白臉,混進黃公館就是想喫軟飯,攀軟梯。現在他們不這樣看了,因爲他們每個人心裏都清楚,歪脖子阿道是個蠻橫的硬茬,沒些手段,根本不可能毫髮無損地取走他的一根手指。

將這一些看在眼裏,杜月笙除了如釋重負,內心更多地則是對林桂生的由衷感激。這位黃公館的當家女人到底是位女中豪傑,她若像一般公館太太那樣,一直將自己留在臥室裏當私用小廝,他又何來一直渴望的江湖出頭之日。

都說女人的裙邊是男人的牢籠,但在林桂生這裏卻是一節真正可以攀爬的臺階。杜月笙一輩子將林桂生視爲人生的大貴人,最重要的一點便在這裏,她沒有因爲感覺受用就將杜月笙困在自己裙邊,而是用一個接一個的硬考驗將杜月笙推向了他志在必得的上海灘大江湖。

正因爲看懂、看透了林桂生這個女人,隨後的杜月笙深知,光有歪脖子阿道那根手指做“投名狀”,遠不能讓他在黃公館徹底地立起來。

他還需要更大、更顯膽魄手段的“投名狀”。

林桂生確實也是這麼想的,在她看來,取歪脖子阿道一根手指畢竟還只屬於執行黃公館的家法,事事過三方顯真容,杜月笙的江湖成色到底是不是萬里挑一,沒有二道、三道的硬考驗,說法不能落地。

杜月笙獻投名狀,幹得有多漂亮?不僅擒得賊人,更一舉征服老闆娘

然而,當能考驗杜月笙的棘手事再次出現時,林桂生卻猶豫了。

不爲其他,只因這樁棘手事遠比取歪脖子阿道一根手指來的兇險。

這一天,夜晚八九點鐘的光景,有人氣急敗壞地從外面跑回黃公館。來人報告林桂生說,有一票煙土,一隻大麻袋已經得手,斷後的兄弟已經回來,但坐黃包車接貨的兄弟到現在還見到人影。這中間一定是出了岔子,接貨的是自己人,背叛私吞跑掉的可能性不大,八成是半道讓歹人劫了。

雖說這種“黑喫黑”半道搶煙土的事不算罕見,但這一次林桂生的臉色卻是勃然大變。

爲的什麼呢?

十分不巧,這一晚黃公館能動傢伙、敢拼性命的武角色全讓黃金榮帶出去了,無人出面擺平,則意味着黃公館在這一晚要丟土、失財、塌臺了。

而在上海灘混,江湖中人最忌諱的就是塌臺。

林桂生召來公館裏的幾個文角色,包括杜月笙,想商量出一個對策。幾個文角色知道此事的兇險程度,個個面面相覷。

但在杜月笙眼中,這卻是一次天賜良機,雖然這天賜良機裏包裹着有去可能無回的兇險。

杜月笙站出來鎮定地說:”桂生姐,我可以去跑一趟。“

聽到這話,林桂生有些震驚,因爲愛惜他這個人,她很想提醒杜月笙,這話不好隨便說,你知道對方什麼來路?有幾個人?又有幾支槍?

但因爲文角色在場,林桂生不便說出口,只能用眼神暗示清瘦無力的杜月笙。

杜月笙明白林桂生眼神中透露出來的意思,這事太兇險,她不願拿送命的事來考驗他,她也不想杜月笙用這事來證明自己。

可杜月笙卻不想放過這次機會,因爲他深知險境立人威的江湖道理。

他對林桂生說:“桂生姐放寬心,有月笙在,今晚黃公館不會塌臺。”

見杜月笙如此有膽魄,林桂生轉念一想,鬼門關前看造化,他走這一遭未必就是有去無回,既然要驗他,那就索性一驗到底,於是林桂生說:“那好,我等你好消息。”

說完,林桂生又添了一句:“要不要人想幫?”

杜月笙明白林桂生的好意,但這樣的好意,此時他卻不能要。一來,事如果辦成了,他不想有人分功;二來此時拉別人去冒險,別人心頭必生怨恨,事到臨頭不願出力不說,事後也會落下愛拉別人下水的口實,這對他今後立威服衆很不利。

於是,杜月笙擺出一副願獨自拼命的英雄氣概,對林桂生說:“不必了,桂生姐借我一支槍,我這就動身。”

見杜月笙最終拿出了這樣的氣概,僵在現場的那幾個文角色紛紛送了一口氣,爭着去給杜月笙取槍。

槍拿來後,林桂生特意將槍親自交到杜月笙手裏。杜月笙用堅定的眼神看了一眼林桂生,跟着轉身出門,沒入了上海灘的黑夜中。

杜月笙獻投名狀,幹得有多漂亮?不僅擒得賊人,更一舉征服老闆娘

在杜月笙心中,這一夜是他真正的江湖出道時刻,他曾反覆地向身邊的門徒提及,初幹棘手大事,前路越黑,膽魄心思越要堅定敞亮,只有這樣,人才能做到審時度勢,否則很容易被黑暗懼怕沖垮。

杜月笙此言不虛,當他跳上弄堂口的熟黃包車後,他一路上的”審時度勢“的確精彩。

在飛跑的黃包車上,杜月笙根據自己人運土所走的路線判斷,敢黑喫黑搶黃公館的土,此賊得手後決不會冒然闖進黃金榮的勢力範圍法租界;出城也不可能,上海縣城一到夜裏便四門緊閉;跑遠更不可能,夜路上到處是伺機覓食的各路強人,帶着一麻袋煙土十分扎眼,稍一露餡,就有可能挨刀子,喫衛生丸,所以此賊必會就近處找一匿身之處。

什麼樣的匿身處就近又安全呢?

因爲對上海灘的大街小巷很熟悉,再仔細計算時間和路程,杜月笙最終果斷判定,搶土賊人一定會冒險穿過法租界,趕往英租界,因爲英租界不是黃金榮的勢力範圍,只有藏匿在那裏,他才能保住性命,擇機出貨。

考慮到一麻袋煙土有一兩百斤重,黃包車又拉人又載貨,必然跑不快,杜月笙意識到追堵到此賊的機會很大,於是立即吩咐黃包車伕:”快,往洋涇浜那邊跑,賣力氣有賞錢。”

這洋涇浜是英、法租界的接壤處,一條小河溝,浜南是英租界,浜北是法租界。杜月笙料定,這是搶土賊人的必經之地,在洋涇浜,他不是被追到,就是被堵到。

隨着洋涇浜越來越近,杜月笙把兜裏的槍越握越緊,他知道這一步算準後,接下來就該搏命了。

果然,剛到洋涇浜不久,杜月笙就看到了另一輛疾走的黃包車。

見賊人是落單一人,杜月笙的膽氣隨之壯了不少,他催促黃包車伕:”追上去。“

眼見自己坐的黃包車馬上就要超過搶土賊人了,杜月笙心頭一緊,隨即掏出手槍,準備先發制人。

”朋友,你失了風。“杜月笙將槍口指向搶土賊人,口氣異常鎮定。

載人運土的黃包車突然見到這一幕,驚的馬上殺住了步子,雙手牢牢地抓住車槓。

一兩秒過後,杜月笙手裏的槍端的更穩了,他最擔心的事沒有發生,這搶土賊人手裏沒有槍,也沒有任何向兜裏掏東西的動作。

相反,突然被杜月笙用黑槍口指着,搶土賊人一臉驚恐地僵在黃包車上,只聲音顫抖地問了一句:”你是誰?“

杜月笙接下來的反應讓他後來津津樂道的幾十年。

他沒有理睬搶土賊人的問話,而是搶先安撫起了載人運土的黃包車伕。

杜月笙對那黃包車伕說:”喂,我曉得沒有你的事,不過,我倒要請你幫個忙。你把車子拉到同孚裏黃公館,我賞你兩隻洋。“

稀鬆平常的心境下聽這幾句話,似乎也是稀鬆平常的,但就是這幾句話讓杜月笙引以爲豪了一輩子。杜月笙後來回憶說,當時他講的這幾句話,都是無暇思索,脫口而出的,但往後細想,偏偏個個字都說得恰到好處。

頭一句,安撫了車伕,止住了他因驚恐可能做出的過火添亂事;第二句,不卑不亢,一句攀交情將車伕拉到了自己這邊;第三句,說出黃公館來,壓住了場面,讓車伕不敢不從;第四句,兩塊洋對車伕不是小錢,車伕一路上必被套牢,回程將把穩很多。

小事體見真道行。

江湖要義之所以難學,有時候就是因爲尋常人不懂得由淺悟深,品讀杜月笙終生難忘的這一幕,除開面上這幾句話的不多不少,恰到好處,內在他究竟在得意什麼?

杜月笙真正得意的地方其實是,隨時都可能出現狀況的這一局面,讓他這幾句話料理的紋絲不動。

這是杜月笙一生的風格,每處多方博弈、危機四伏時,他總能將局面拿捏到不顯一絲波紋的程度。

而這纔是局面不破的最高境界。

杜月笙獻投名狀,幹得有多漂亮?不僅擒得賊人,更一舉征服老闆娘

可以說,四句話將局面拿穩後,黃包車上的搶土賊人已經徹底輸了,當兩輛黃包車並肩朝黃公館跑去的時候,他失去了所有反抗的鬥志,只剩下苦苦哀求。

這時杜月笙的做法同樣值得借鑑,當敵手未徹底束手就擒時,一定要懂得用仁義善意將他徹底擊軟。

簡單說,這時候每一句爲他着想的話,都是捆向他的一根繩子。

收起手槍,杜月笙問這賊人:“你只想保全性命,其他什麼都不要了?”

賊人說:“是的。朋友,求你務必幫這個忙。”

杜月笙說:“你跟我回去,橫財是發不成了,性命總歸是有的。”

賊人不放心。

杜月笙說:“放心,黃公館不做認栽的人。”

賊人還擔心,又說:“朋友,到時請你一定幫兄弟說幾句話。”

杜月笙說:“跟我一道回去,該說的話我一定會說,黃公館桂生姐向來講仁義,只要你低頭認錯,她會放你一條生路的。”

聽到這話,賊人趕緊又說:“朋友一定給兄弟指點指點,進了黃公館,這條生路兄弟我該怎麼鋪?”

有這話頭,杜月笙話就好說了,緊一句慢一句地說着,黃包車很快就停在了黃公館門口。

這時再看那搶土賊人,下車後乖乖地站在地上,一副等待發落的虔誠,杜月笙根本不用防範他還有趁機逃跑之心。

杜月笙獻投名狀,幹得有多漂亮?不僅擒得賊人,更一舉征服老闆娘

林桂生聽聞杜月笙人贓俱獲,生擒活捉了搶土賊,心中不禁狂喜,她在心中暗歎,這小子果然是個好角色。

然而,當林桂生下樓在門口迎到杜月笙的時候,杜月笙的輕鬆灑脫、若無其事還是大大出乎了她的意料。

杜月笙用極平常的口吻對林桂生說:“貨色已經搬進去了,人在屋裏關着,顧掌生他們在看牢他,等候桂生姐發落。”

單刀赴會,隻身犯險,立下第一等的汗馬功勞,事後卻如此輕描淡寫,渾身上下沒有一絲居功自傲的神色,這樣的氣派,黃公館裏哪還有第二個。

正是從這一刻起,林桂生被杜月笙徹底征服了,她相信,眼前的這個男人,其氣魄膽量手段遠在黃金榮之上。

而在杜月笙門徒的講述中,此事到這裏還沒有結束,之後還有一個小插曲,杜月笙問林桂生要了幾塊大洋。

林桂生問:“要幾塊大洋是什麼意思?”

杜月笙說:“無論桂生姐對那賊人要殺要剮,我要送他這幾塊大洋,不結深仇,往後的路寬些。”

林桂生聽到這話後,對那賊人未打未殺,罵了一通後,竟送了那賊人一百塊錢。

杜月笙的門徒說,從那之後,杜月笙的規矩就成了林桂生的規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