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佈會現場。 錢晨菲 攝

中新網杭州12月13日電(錢晨菲)13日,浙江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在杭州召開,浙江公佈了在該領域的成績單,其中去產能去庫存成效明顯,超160戶國有“殭屍企業”完成處置。

據悉,爲深化國企改革,近年來浙江省級層面出臺改革配套文件55項,各地制定相關文件340餘項,形成深化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此外,該省還在國有資本佈局、國有資產監管、國企黨建等方面亦做了大量工作。

截至2017年底,浙江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0.4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2003年增長13.7倍。目前有9家國有企業入選中國企業500強,其中物產中大集團連續8年入選世界500強,形成了一批“千億級”龍頭企業。近五年浙江省屬企業累計完成投資約4500億元,建成了一批戰略性重點項目。

此外,截至目前浙江省市兩級國企均完成功能定位分類,並明確國企投資項目負面清單,國有資本在基礎性領域和優勢行業集聚度超過85%。去產能去庫存成效明顯,浙江160多戶國有“殭屍企業”完成處置。各級國資監管機構認真做好監管職能梳理和責任清單編制,累計取消、下放監管事項119項。該省國企黨建工作管理體制逐步理順,23家浙江省屬企業、51家在浙央企業黨組織全部納入浙江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浙江省國資委”)黨委統一管理。

“多年的改革發展實踐證明,浙江形成了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生共榮、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這也是浙江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浙江省國資委黨委副書記、副主任陳月亮指出,爲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浙江將圍繞“到2020年深化國企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效”的總目標,努力實現國企整體實力新提升、國資統一監管新加強、服務重大戰略新突破。

他表示,在國企整體實力方面,至2020年浙江將實現國有經濟質量和效益位居國內前列,資產、營收規模“千億級”企業達10家以上,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達65家左右等目標。在國資統一監管方面,建立“一盤棋”的指標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和考覈體系,形成覆蓋浙江國有企業的歸口管理工作格局,基本實現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此外,浙江國有資本在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集聚度將達到90%以上,國有資本收益上繳不低於30%,國有企業對該省重大戰略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