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陳一鳴介紹,寧波沿海各地區海防工事合計有212個,其中北侖部分112個,佔全部工事的一半有餘,可見北侖地域海防的重要性,而重機槍掩體更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依照這一計劃,寧波沿海一帶以鎮海口爲重點,大規模修建了炮臺、碉堡、掩體工事和公路、通信等設施。

梅樹灣重機槍掩體

記者獲悉,業餘文保員楊國成日前在北侖青峙嶺山巔發現兩處碉堡,內部牆上還有俄文留言。專家實地考證認爲,這是民國時期寧波防守司令部爲抗擊日軍入侵而修築的防禦工事。

“像這樣的碉堡,當時從姚北到象山建了200多個,一半以上在今北侖地界。”北侖文保工作人員陳一鳴告訴記者。這些抗日工事背後,發生過怎樣驚心動魄的戰鬥?這些俄文代表什麼?帶着好奇,記者前往一探究竟。

歷經80年

依然結構完好異常堅固

這兩處碉堡分別位於北侖戚家山街道青峙嶺北側梅樹灣東南海拔70米處和大岙山山巔東面海拔100米處,綠樹掩映,雜草叢生,貌似普通廢棄建築,實則非常堅固厚實。

“這是兩座鋼砼重機槍掩體。梅樹灣掩體整體呈梯形,前窄後寬,掩體入口部分寬5.5米,長5.7米;槍口高0.9米,寬1.1米,鋼砼壁厚1米。”陳一鳴介紹說,兩處掩體相距1000米左右,發現俄文的是大岙山掩體,總體呈長方形,長5.5米,寬4.3米,四周鋼砼壁厚1米;機槍口朝東,內部南側牆上用毛筆書寫有五行俄文,下注日期。可惜因年代久遠,字跡模糊,能夠清楚認出的只有第五行“КРаСИВаЯ РОдИНа”,意爲“美麗的家園”,日期也只有“19××.8.28”。專家認爲由俄文母語國家人所寫的可能性較大。根據目前史料,沒有找到有俄國人蔘與鎮海口抗戰的記錄,不過也不排除當時有來自俄國的專家正好到現場幫助指導作戰。

這些掩體都非常堅實,儘管過去了約80年,經歷過戰爭,水泥結構依然完好,沒有明顯損毀。據陳一鳴介紹,寧波沿海各地區海防工事合計有212個,其中北侖部分112個,佔全部工事的一半有餘,可見北侖地域海防的重要性,而重機槍掩體更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大岙山重機槍掩體

曾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1932年1月28日,日軍發動淞滬戰爭,侵華野心變本加厲。《鎮海縣誌》記載,1932年夏,國民政府聘請德國軍事總顧問佛採爾,來鎮海調查軍事佈防情況。

1934年,國民政府根據佛採爾呈送的報告,制訂了《寧波區海防設備實施計劃》。該計劃預想日軍企圖在浙東沿海登陸,最主要區域在甬江口兩岸及長跳嘴、老鼠山、穿山嶺至白峯一帶,其次在伏龍山至澥浦。根據上述設想,在“各要點構築永久工事”。

依照這一計劃,寧波沿海一帶以鎮海口爲重點,大規模修建了炮臺、碉堡、掩體工事和公路、通信等設施。現存的鎮海口炮臺、龍山抗日碉堡羣、穿山碉堡羣等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修築的。作爲歷史遺存,它們不僅代表了當時建造海防工事的工藝和施工水平,更是中國軍民抗日史實的見證。

這個計劃也叫“佛採爾計劃之寧波海防工事”,2019年曾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青峙嶺左右山體高地正是寧波海防線上最重要的‘甬江口兩岸防禦地區’。”陳一鳴說,國民黨寧波防守司令部在這一帶修築了大量炮臺配套防禦工事,有戰壕、碉堡、彈藥庫、營房、掩體所、探照燈基地。爲了兵力運輸需要,又建造了從鄞縣(今鄞州)五鄉到青峙長跳嘴三十多里的“五長”軍用公路。

這裏曾發生過

“浙東的臺兒莊戰役”

根據德國顧問建議修築的海防工事按說可以萬無一失,但在1940年的抗戰中還是遭遇背後偷襲。日軍掌握了國民黨軍隊的海防佈置,鑽了空子,在新鎮遠炮臺的炮口死角,從鉗口門與算山碶之間的老鼠山登陸。這是一片灘塗,從當年的資料照片可以看到,日軍是從灘塗上岸的。

這場非常艱險的鎮海保衛戰發生於1940年7月17日,是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在浙東沿海地區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被譽爲“浙東的臺兒莊戰役”。戰鬥中,中國軍隊共擊斃日軍近400人,擊傷約600人,並擊落日機一架;己方則有600餘名抗日官兵犧牲,580多人受傷。雖然“七一七抗戰”取得了勝利,但是鎮海口的海防克虜伯大炮都被日軍炸燬。

根據多方查證,當時擊落日機就是青峙嶺駐軍的功勞。

1940年7月17日凌晨2時許,日本海軍陸戰隊500餘人,乘裝甲汽艇在算山齊毛貝村後老鼠山(今原油碼頭內)偷襲登陸,鎮海城淪陷。駐防抗日官兵奮起反擊,和從上虞趕至增援的另一支中國軍隊一起,以戚家山爲中心與日軍展開爭奪戰。

據史料記載,日軍爲了壓制中國軍隊進攻,派出飛機反覆轟炸、掃射青峙嶺地區,以阻滯中國增援部隊通過青峙嶺。駐守青峙嶺的三連張連長怒火中燒,不顧上級“輕武器一般不準對敵機射擊”的禁令(輕武器射程不遠,對空射擊效果差而易暴露),命令全連機、步槍做好對空射擊準備。不久,日機飛進對空射擊有效範圍,張連長一聲令下,全體齊射,一架日機被擊中,墜於四顧山北坡山腰上,摔成碎塊。飛行員跳傘逃命,落在沙頭海塗,被敵艇救去。

“墜機現場除日機殘骸外,還找到飛機用機槍一挺,航空無線電臺一部,通信球袋一隻,飛行員背囊一隻,內裝有護身符數枚及照片等。以上物件當時即上繳清冊,戰後連同日機殘骸,由一一七團副官主任兼輸送連連長童葆光負責運送到寧波城中,在今解放北路91號的大院內陳列展覽,供羣衆參觀。”寧波防守司令部《鎮海戰役戰鬥詳報》、1940年7-8月《時事公報》、童葆光1992年回憶錄中,對這一史實都有記載。

1940年7月18日拂曉,激戰7個回合後,中國軍隊集中兵力全線反攻,奪回戚家山。21日晚8時許,日本軍艦瘋狂炮擊,掩護日軍撤退。22日3時多,鎮海收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