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在早期董卓还强大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董卓命某某人率领几万西凉铁骑进攻诸侯军的描写。我们经常说西凉兵厉害,西凉兵精锐,但是这种强大一直都是停留在一种抽象的角度。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一同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这只西凉铁骑,看看他究竟有多强。

一、西凉军的士兵

董卓是陕西人,曾经游历羌地,因为豪爽而且武艺高强,多与羌人的豪帅来往亲密,羌人豪帅多愿意听董卓的意见。此时的董卓便已经在羌人之中颇具威望了。凉州一带盗贼多发,董卓经常去抓盗贼,动辄“斩获千计”,以董卓的野心,极有可能养寇为患或者是收编盗贼,就这样渐渐地积累起了自己的班底。

此后董卓又入凉州平定韩遂叛乱,在凉州和羌胡打了百余仗,威名赫赫,他的军队也随着征战而步步扩大。当时朝廷警惕董卓势力强大,曾经想要分割董卓的兵权,被董卓所拒绝,董卓说:

“臣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蓄养之恩,乐为国家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州,效力边陲。”

我们可见此时西凉军已经从朝廷的军队逐渐转化为董卓的私军了。西凉军并非全部都是骑兵,其中也是骑步混合,因此传说中的数万西凉铁骑不会出现,说数万西凉军比较合适。例如说董卓进京,所率领的就是一支三千人的骑步混合的军队。

西凉军是一支骑步混合的部队

西凉军中最为精锐的部分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西凉铁骑了。西凉铁骑是董卓收拢了诸多羌人,经历了无数次战斗锤练出来的一支骑兵,其作风剽悍、战斗力极强。正如同马腾的军队是在与羌人的战斗中逐渐收服羌人而组建起来的,董卓的西凉铁骑可能也是通过战争手段逐渐收拢羌胡一带的善于骑马的羌人而逐渐组成。此后董卓任并州牧,他手下的西凉铁骑中可能还有部分产自并州的骑兵而不仅仅是凉州一带的骑兵。

董卓进京之时,京城之中并非是无兵可守,应该还是有汉灵帝组建的西园军和大将军何进留下的部分军队。但是面对着剽悍的西凉铁骑,这一批军队基本上都是不战而败。当时就有人为了拍董卓马屁,称赞董卓:

“今见在者不过是并凉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皆百姓素所畏服,而明公权以为爪牙……”

我们可见当时董卓手下的这支骑兵,基本上都是由并州凉州一带的羌人、匈奴人等组成,这批人善于骑马作战,而且唯利是图,自然就会为董卓效力了。西凉铁骑的数量可能在数千人左右,而数量更多的,就是数万人的西凉步兵了,其数量最大的时候,恐怕可以达到十万人。

董卓军队中应该是有着为数众多的西凉骑兵的

我推测西凉步兵之中应该有类似于当年段颎平定西凉一带叛乱之时常用的专门克制西凉骑兵的精锐步兵。这支步兵多持长武器,拥有重弩,专门用来克制骑兵所设,毕竟当年董卓起家是依靠着打羌胡骑兵起家的,军队中应该有着为数众多的克制骑兵的步兵。例如说后来李傕和郭汜闹翻了,李傕手下有数百名手持大戟的部队与郭汜军队对峙。据记载:

“傕兵数百人皆持大戟在乘舆车左右。”

一般来说,大戟这种武器都是作为仪仗队的武器来用的,说实话,李傕此时没有使用仪仗队的必要,因此这支大戟兵便是用于实战的,其对手便是郭汜所率领的西凉骑兵。正如同当年袁绍手下有一支大戟士是用来对付公孙瓒的骑兵的,西凉军中应该也有着相当数量的大戟兵是用来对付骑兵的。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韩遂、马腾一样坐拥西凉骑兵,但是面对着军心不齐的西凉军却被打得大败而归了。因此西凉军中有着克制骑兵的兵种啊!

在补给方面,西凉军真的是完完全全的胡人风气,基本上是依靠劫掠为主。一般来说,军队都是发军饷,但是西凉军保持了其劫掠的风气。据说这种劫掠的风气有助于军队保持“狼性”,可以让军队在战场之上作战更加勇猛,恐怕这也是董卓的目的之一。只是这个目的的代价是无数黎民百姓的痛苦。

谈完了西凉军的士兵,我们就要来谈谈西凉军的武将了。


董卓军中有手握大戟的士兵

二、西凉军的武将与战术

西凉军的武将,基本上都是出身自幽州、并州、凉州三州。这三州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位于大汉的边境之上。我们可以参考李广的例子,李广当时也是边境人,因此从小就练就了一身骑射的本事。当时东汉朝廷很喜欢从边境招募良家子弟进入京城的羽林军中,看重的也是这一批子弟作战勇猛而且善于骑射。并且长时间接触胡人,也熟悉胡人骑兵的作战方式与指挥方式。最重要的是,董卓手下这一批将领都是真真正正从血路中杀出来的。虽然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个刻板印象认为董卓手下的将领能力非常弱,但是实际上这批出身边关的将领,武力不会太差。例如说郭汜就是有记载的跟吕布单挑过的男人。

出身幽州的将领如徐荣;出身并州的将领如吕布、张辽;出身凉州的将领最多,例如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李蒙、王方等。

在信任度上,董卓更加信任自己原来的部曲,而后面投奔他的吕布等人则不受重视。例如说在讨伐孙坚之时,董卓派胡轸为大督护,而吕布仅仅是个骑督,可见董卓心中对于吕布还是有所忌惮,并不是充分信任。

吕布其实没有那么受董卓信任

董卓军队作战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采用骑步混合的军队而不是纯骑兵,例如说在征讨孙坚之时,就派出了五千步骑迎战。可能是因为经常对付胡人,董卓也琢磨出了一套战术,颇有一些“前狼假寐,后狼进攻”的感觉。当时河内太守王匡率泰山兵想要进攻董卓,董卓的应对是:

“桌遣疑兵若将与平阴渡者,潜遣锐众从小平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

也就是说董卓派疑兵与王匡对峙,实际上派了一支精锐部队偷袭王匡,最终大破王匡军。董卓这种深入敌后偷袭敌人的做法让我联想到了霍去病的战术。在大汉对北方胡人的战术中,多采用这种战术即率精锐骑兵绕到敌人身后,然后对其王庭发动进攻。

在《山阳公载记》中记载董卓回忆往事,提到自己与羌人作战的故事,其中董卓使用的便是这个战术。董卓在对付羌人之时逐渐琢磨出了这一套战术,并且将其用于对付中原诸侯身上,其效果一样好用。

董卓迎战关东军,打得最艰难的就是和孙坚打的几仗。其实原因很简单,孙坚早年转战大江南北,曾经也参与了平定西凉叛乱的战役,当时孙坚与董卓还是同事,因此孙坚非常熟悉董卓这一套,在与董卓的作战之时轻车熟路,凭借着数量与精锐程度都不如董卓的军队将西凉军打得节节败退。


董卓被同样熟悉西凉军战术的孙坚打得很艰难

三、西凉军的末路

有一句话说得好,最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塌陷的。西凉军的毁灭,也是从内部开始的。先是董卓与吕布反目,吕布杀死董卓,之后西凉军中的并州军、凉州军分裂,这是西凉军的第一次分裂,也是其中两大集团并州集团与凉州集团的分裂。据记载:

“布自杀卓后,畏恶凉州人,凉州人皆怨。”

我想西凉军中的并州军与凉州军的分裂早已开始,吕布杀董卓只不过是激化了这个矛盾。凉州军是董卓的嫡系人马,并州军则是从丁原那里继承来的。因此董卓势必会偏向于凉州军,而轻视于并州军,如上面我们说的让吕布屈居于胡轸之下。因此这个矛盾早就发生了,只不过现在这个矛盾更加激化了而已。

后凉州军赶走了并州军,西凉军进入了凉州军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是李傕、郭汜等人。后李傕与郭汜因为争夺权力而反目,凉州军内部开始自相残杀。其中樊稠先死;李傕与郭汜为了争夺天子而争斗不休,数月之间凉州军死伤了数万人,最终在张济的调解之下,两人暂时想和,但是却丢了天子,天子被曹操借走了。这是西凉军的第二次大分裂。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董卓身死,西凉军中缺少了一根主心骨,因此人人都想争先上位,最终导致了西凉军的第二次大分裂。

在第二次大分裂后,西凉军的势力已经大大下降,其军队分裂,将领萎靡,而且最主要的原因是粮食不够了。因为西凉军之前的掠夺太多严重,而且此时的长安爆发了大型蝗灾,“岁旱无谷”,因此西凉军没有粮食吃,军队也逐渐散开了。此后李傕被裴茂所杀,郭汜被其手下大将五习所杀,张济因为太饿了,转战南阳,结果被当地人所杀,张济的部曲由其侄子张绣继承,后张绣被曹操收复。

至此,曾经横行天下,不可一世的西凉军全部瓦解,从董卓入京时的浩浩荡荡,不可一世到逃离京城时的狼狈不堪,丧家之犬。不由得让人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李傕,郭汜

四、总结

曾经实力强大,纵横一时的西凉军最终在历史舞台上消失。西凉军的一生是可悲的,在董卓的带领下,西凉军从最初的巅峰一步步走向了灭亡,本来是想到中原的花花世界去寻找新生活,结果最终却全军覆没。

西凉军的一生从胜到衰,背后是无数老百姓的血泪,这批老百姓深受其害。东汉末年,乱世天下,人如草芥,说来也是让人感叹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