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简而言之,布政使直接“聆听”中央政令,上达天听,下训百官,同时掌管一省财政大权与人事考核权,赋税由其征收,官员由其考核,地方官畏布政使尤胜总督、巡抚,就连作为一把手的总督、巡抚想要用钱,也要通过布政使。清袭明制,在地方仍然设立布政使一职,只不过品级由正二品降为了从二品,人数也由两人变为一人,且明确规定布政使为总督或巡抚的属官,主管一省财政、民政,是一省之中手握实权的二号人物。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封建制度的巅峰所在,客观来说,清朝十二帝无一是昏君,各个励精图治,名臣也是代代辈出,就连腐朽的晚清政府都有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四大名臣”,更不用说之前的“康乾盛世”!

说起“康乾盛世”的名臣,有一个人绝对绕不开!他出身低微,捐官入仕,康熙年间官居从五品,雍正年间官居正一品,乾隆年间逝世,乾隆以总督之例葬之,他的一生跨越清朝最鼎盛的三个时期,妥妥的“三朝元老”!


他就是李卫!

捐官入仕,破格提升

李卫家族世代经商,家族颇有资产,可惜商人就算再有钱,也是社会的底层,政治地位还比不上“面朝黄土背朝天”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困百姓,所以李卫从小就立志走入仕途,提升家族地位!

康熙晚年,为了补充军费,朝廷放出一批官职公开“售卖”!李卫抓住机遇,“捐资”员外郎!员外郎听着挺唬人,其实就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虚职”,但于李卫来说,这是人生的跳板,由于表现出色,康熙五十八年,李卫被破格提升为户部郎中,手握实权,命运开始转折!

人生腾飞

李卫真正“发迹”始于雍正年间,雍正帝用人只看才能,不重出身学识,所以出身低微,目不识丁却颇有才能的李卫得到重用!


雍正继位第一年,李卫就被派到云南担任盐驿道,由于政绩显著,仅仅一年又被提拔为陕西布政使,此时的李卫年仅37岁!

很多人不清楚布政使是何级别,甚至认为这是不入流的“野鸡”官位,那就得给大家普及一下布政使一职了!

布政使源起

清朝官职大都承袭明制,所以布政使一职也是来源于明朝,只是权力地位有所差别!

明初,朱元璋先是效仿元朝在地方设十二行中书省,后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又撤行中书省改立承宣布政使司,最高长官也由行中书省的参知政事变为布政使,分设左右布政使,级别都为正二品,掌管一省大权,位高权重,相当于现在的一省之长!

朱元璋特意以《承宣布政使诰》明确其职责:“近来朕占有天下,变更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他们之所以称为‘承’,意思是接受朕的命令,‘宣’是代朕说话,‘布’是张扬铺陈这些东西,用来施‘政’者都是与军民休戚相关,关于国家利病,用来‘使’者,必定要去除百姓之恶而引导他们向善,让他们知道有所畏惧服从”。


清袭明制

清袭明制,在地方仍然设立布政使一职,只不过品级由正二品降为了从二品,人数也由两人变为一人,且明确规定布政使为总督或巡抚的属官,主管一省财政、民政,是一省之中手握实权的二号人物!

清朝布政使虽然名义上受总督、巡抚节制,但总督巡抚却对其礼让三分,原因无他,手中权力太大!

位高权重

据《清史稿·职官志》记载:布政使的主要负责宣达朝廷的政令;征收全省各地赋税,负责财政收支;考核府、县各级官员;管理全省各府户籍、田数等民事内容。

简而言之,布政使直接“聆听”中央政令,上达天听,下训百官,同时掌管一省财政大权与人事考核权,赋税由其征收,官员由其考核,地方官畏布政使尤胜总督、巡抚,就连作为一把手的总督、巡抚想要用钱,也要通过布政使!

手握财政、人事两大核心权力,布政使绝对称得上“位高权重”,只是没有军事权,所以弱了总督巡抚一筹!


总而言之,清朝的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兼财政厅长、组织部长!

辉煌再续

也就是说,李卫年仅37岁,就当上了一省的副省长兼财政厅长、组织部长!这是何等辉煌!

孟郊四十六岁进士及第,写下《登科后》,留下千古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李卫以“虚职入仕”,年仅37岁就官居从二品,简直称得上奇迹!

但这远不是李卫的巅峰,就在他担任布政使的第二年,又晋升为浙江巡抚,此后一路高升,于雍正十年出任直隶总督,终成一方封疆大吏!

乾隆三年,李卫病逝,《清史稿》评价:“世宗以综覈名实督天下……卫受上眷最厚,以敏集事。然当时谓卫所部无盗贼,斯亦甚难能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