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樹先生》的主角則是早早就變成了傻子,開始了一段自己的幻想之旅。而《樹先生》講述的道理卻是“一羣人把一個人當傻子,久而久之,那個人也就真的變成了傻子。

“一個人的自我了斷,你說他是想不開,還是想開了?”

如果你真的看過這部電影,可能會內心忍不住爲這句話感慨。

一個盧瑟悲劇的一生,最後的人生都活在自己的幻想中。

我是看到別人的推薦纔看的。

原因是我近兩年總是發表一些王寶強演戲只會蹦蹦跳跳,咋咋呼呼的,沒什麼演技。

要不就是演瘋瘋傻傻的老實人,表面上看着老實,實際上心懷鬼胎。

這時候有人就推薦王寶強的早期作品《盲山》、《盲井》、《Helllo!樹先生》。

讓我看完再來評價。

我也確實看完了三部作品,《盲山》和《盲井》都是不錯的作品。

但是王寶強的演技實在沒有讓我感覺到不可思議,沒有到驚豔的地步。

最讓我感覺到有那麼一點喫驚的是《Hello,樹先生》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我總共看了有3遍。

第一遍看完的時候,幾乎是第一時間,就給身邊的朋友推薦了這部。

這部作品的知名度不夠高,身邊朋友沒有看過的。

可是質量確實是不錯的。

在我心目中,大概可以跟陳建斌的《一個勺子》媲美。

我看《一個勺子》的時候,也是這種內心的觸動感。

這兩部電影都是講述底層,邊緣人羣的故事。

我在最後會對比一下這兩部電影相同的地方,還有不同的地方。

來說說這部《樹先生》爲什麼被那麼多人推崇吧。

如果只看豆瓣評分,也平平無奇。

豆瓣評分7.7分,熱度還不錯,共有快10W的觀衆打分。

觀衆大都打了4星和5星,好評佔了絕大多數。

真正牽動人心的還是劇情。

男主人公,也就是王寶強飾演的樹先生,本來是有一份電焊的工作。

可是在一次意外中,他的眼睛被傷到了,於是住院。

這是工傷,確實有一定的補貼。

可是工頭卻因爲他受傷了,有一段時間可能不能及時上工,於是又另外找了人來替補他。

也就是這個時候,樹先生的精神開始低迷起來。

他時常出現幻覺,看到自己的哥哥被父親打死的慘像。

這些畫面在他的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

於是我們知道,這個樹先生曾經有一個怎麼都忘不了的心理陰影。

並隨着自己的生活不如意,這個心病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

似乎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對自己最好的就是哥哥,唯一把自己當回事的人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也就只剩下幻想了。

失去了工作的樹先生整天情緒低迷,他開始在村子裏閒逛。

剛開始他也努力地想要找到工作,看到身邊的朋友都結婚混得比自己好的時候他也羨慕。

希望他們能夠給自己一些混口飯喫的工作。

可是隻見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的?

朋友們不給工作也就算了,還要奚落他一下。

樹先生開始逐漸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希望,在朋友的婚禮上,

在對着村長的侄子下跪之後,他躺在牀上說着異常清醒又讓人頭皮發麻的一句話——

“活着沒意思。”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再來回答一下開頭的那個問題:

“樹先生的自我了斷,你說他是想開了,還是沒想開?”

還好,他遇見了漂亮的小梅,不會奚落他,因爲小梅不會開口說話。

小梅是他那段生命中一束光,小梅不會說話,卻看得最清楚明白。

小梅知道樹不是一個傻子,樹其實是一個非常溫柔的人。

樹甚至是有點文藝的人,看到他給小梅發的短信,用的打油詩就知道了。

樹的心裏其實是有一個花園的。

只是這個花園不方便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分享了就會被嘲笑,引來更多的失落。

看了3遍我也沒明白的地方是,爲什麼正好趕上樹結婚的那一天,他瘋了呢?

沒錯,王寶強那一段半夢半醒的狀態演得太入骨了!太好了。

可是真的看不懂。

最要誇讚的是王寶強在全片中那無處安放的手,就像在村子裏不被大家接受。

他無處安放的位置,總找不到人羣中自己的地位,就像那無處安放的靈魂一樣。

這就是《樹先生》最大的魅力,因爲在這個社會上,太多無處安放的靈魂了。

最後吐槽一下譚卓在這部電影中的演技吧,實在是讓人太沒有代入感了。

一直看得特別生硬,還有讓人有點不能理解的是爲什麼樹先生這麼精神恍惚小梅還要強行跟自己結婚呢?

看到有觀衆提到,其實在樹跪下的那一刻後面都是樹自己的幻想了。

這個說法確實是可以解釋的。

《Hello!樹先生》跟《一個勺子》的對比:

先說說相同點:

1、主角最後都變成了傻子。

《一個勺子》的男主角本來是好意,想要好好地對待那個傻子,幫助他找到自己的家。

沒想到好心辦了壞事,最後讓傻子命喪黃泉。

還被村長誤會,以爲自己靠賣傻子發家致富(的確,因爲傻子他大賺了一筆雖然並不是本意。)

《樹先生》的主角則是早早就變成了傻子,開始了一段自己的幻想之旅。

最後自己結束了自己。

兩部還有一個相同點,就是這兩部電影的主角變成了傻子都是因爲外界環境的壓迫。

2、兩個主角都是社會的邊緣人羣,卻具有十足的代表性。

主角都是那種可有可無的人物,就算生活中少了他們,都沒有什麼人在意。

王寶強演的樹先生在村裏一直被大家奚落,雖然大家嘴上叫着“樹哥”,其實就跟叫“傻哥”沒什麼區別。

而《勺子》的男主更是沒有什麼存在感,村民對他的信任感幾近於無。

他明着想要做好人的心態,硬生生被逼無奈,最後放棄掙扎,還不如戴着傻子的身份活下去。

再來說說這兩部電影不同的地方:

《一個勺子》不同點在於主角並不是真正的變成傻子,而是希望大家把他當成一個傻子。

《樹先生》的主人公則是真正變成了傻子,本來不是傻子的時候,大家把他當成傻子。

後來他真正被折磨成了一個真正的傻子。

《一個勺子》講述的道理是“誰把誰當傻子,誰就是最大的傻子”。

而《樹先生》講述的道理卻是“一羣人把一個人當傻子,久而久之,那個人也就真的變成了傻子。”

文:你的小青蛙

圖: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