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中国留学生东渡日本始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三月底,清朝首次派遣十三名留学生抵达日本。据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所记载,当时这十三人由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嘉纳治五郎完全担负教育这批学生的责任。此后,中国留学生人数逐渐增加,1899年增至200名,1902年达到四五百名,1903年有一千名,1906年有八千余名(据实藤惠秀所调查)。如此数量众多的留学生前往日本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留学日本的中国学子

首先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内外认为日本之所以胜利是因为普及教育和实行法治,加之去日本方便快捷,费用较低,因而人数渐多。其次是语言文字相通,学起来也相对方便。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另外距离日本距离较近,身负祖国重任的留学生,一旦祖国有事,便可立即回国。最后是学费,比起欧美各国,日本的生活费用要便宜很多,根据当时的汇兑行情,在中国国内学习就读的费用,有时便足够日本留学之费用,因此在汇率有利于中国的时候,留学生人数便会上升。

留学日本的中国学子

清末留学日本一般为期较短,带有速成的性质。留学日本也是为了向日本学习,以明治维新为样板,寻找一条向西方学习的捷径。但由于两国文化理念、民族意识、政治思想等方面的不同,两国之间又存在不同的分歧。

在日中国留学生合影

参考文献:

1.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谭汝谦,林启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李喜所,中国留学史论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3.(清)张之洞著. 劝学篇[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0.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赵培文 杨培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