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可以说茶就是在中国被发现被发扬光大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

据说茶始于神农时代,到现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在节庆或者节日时还有以茶代礼的风俗。茶树原始产地分布于西南地区,茶的开发早期利用是在古代巴蜀地区。据文献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巴蜀地区饮茶食茶已经较为普遍了。有了“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可见茶对古人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在唐代以前茶风尽管盛行,但是食用方法各有迥异。茗饮必浑烹以盐,姜,葱,蒜,薄荷等调料,与煮汤无异。直到唐代陆羽《茶经》的出现改变了茶的饮用方法,煎茶炙茶才开始流行起来。

《茶经》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约7000余字,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制茶中也发明了一些专有名词,例如:萎凋、杀青、揉捻、渥堆、摇青等等。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鹧鸪天·自古高人最可嗟》中辛弃疾写道:”云子饭,水晶瓜。林间携客更烹茶。“可见茶当时已被升华为雅士社交的方式。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在《茶经》问世后,对煎茶炙茶方法开始有了更高讲究。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中国茶文化的基础。

茶叶,为中国茶坛大放异彩。茶不仅成为中国人日常款待宾客的必备饮料,也因为它独有的功效走出国门,传遍五洲。隋唐后,茶开始传入了其他国家,如传到日本形成“茶道”,传到朝鲜形成“茶礼”等。从16世纪开始,茶饮传入西方国家,欧美商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求购上等茶叶运往本国。此后风靡全球,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咖啡,可可)。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政府对于茶的重视,也越来越大。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届,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我们也应该行动起来,让中国茶文化更加发扬光大,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我们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