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

  优雅的南音,热闹喜庆的笼吹,还有在庙前搭戏棚上演的大戏,后台响彻天的锣鼓声,这些闽南民间广为流传的音乐,在承载着地方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更体现出闽南人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最近举办了一场民间音乐邀请赛

  让我们见识了咱厝多彩的民间音乐

  

  

  十番

  

  十番,在2009年就被列入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晋江,现在也只有东石的萧下村还保留着完整的表演。

  说起这门曲艺的独特

  是因为它迄今还保留着一件罕见的乐器

  

  陈日升:晋江的十番结合本地的南音来表演,十番中还有一把瑟,这把乐器在泉州的其他乐团中都没有在使用了,唯独十番还有用到,如果没有好好保护十番,灭绝了,就也没有了,是很宝贵的。

  

  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先辈们不断改革,如今萧下村潇湘莞尔轩十番艺术团的十番演奏既保留自己独有的演奏风格,又吸收了南音的精髓,成为一种以南音为主调,却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

  《五音吹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民乐呢?

   陈金顺:五音吹属于武乐,明代流传至山后社区,已经有四百多年了。民间的什音、笼吹都属于文乐,五音吹属于武乐,所以乐器的配置和笼吹、什音就有很大的不同。

  

  五音吹的乐器配置以唢呐和鼓为主,曲风高亢激烈,雄浑有力。相传,明洪武年间,南京兵部派员到泉州卫所,并随带乐工乐谱,还把这种特别的乐种传播到闽南的民间,与当地的什音、戏剧音乐相融合,流传至今。

  

  安溪茶歌

  闽南人热爱歌唱,所以无论在哪,只要有闽南人在的地方,都有一首首闽南语歌曲,不管是茶香飘飞的安溪茶歌,还是滨海小镇的那一首渔民对唱的深沪褒歌,这些歌曲与闽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气息紧密相关。

  

  王铭芬(安溪县文化馆馆长):茶歌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据说是从明代就有了,劳动人民在种茶的过程当中,创作出茶歌,经常边种茶边唱歌,以此来缓解生活的压力,也增添生活的乐趣。茶歌有多种题材,有的是歌唱爱情,有的是歌唱生活,也有的是歌唱劳动。唱茶歌,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充实。

  

  这些各具特色的闽南民间音乐,或铿锵有力,或悱恻缠绵,也全都慢慢地融入闽南人日常的生活点滴中,成为闽南的一个文化基因,带有独特的地方风采。

  欣赏了这些精彩的民乐表演,才深深体会到咱厝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从另一个侧面去思考,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保护和传承这些流传许久的民间音乐。

  -完整视频在这-

  

  编导 | 王清松

  编辑 | 王韦

   广告合作:15860407999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