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考,政策面和學校信息面上的變化,實在不少。這個大背景下,選學校要注意什麼?我們今天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2019中考,政策多變

政策層面上,19年屬於中考改革的過渡期,政策的變化,與18年的中考相比,改變如下:

(1)指標到校分配比例與範圍的擴大、設置自主招生,且招生適當向教育集團內部傾斜這兩項變化,受影響的羣體較多,相信考生和家長會尤爲重視。而學校生源競爭的主要領域,也便在此。

(2)如果孩子是隨遷子女,在報考高中資格條件放寬到“兩個有的大前提下,相信也會更加關注公辦高中的報讀機會。

相關改變,對考生中考志願填報的策略制定,有一定的影響。至少填報志願時,需要用區別於以往的角度和視野,評價自身衝刺第一志願目標學校的概率。

2019中考,學校多變

學校層面上,從18年中考結束至今,也有不少變化。

1

新增廣州示範性高中

去年中考結束開始到19年2月,廣州市已經正式認定或擬定新增多所廣州市示範性高中,同時,廣州市第41中學、西關培英中學、鄭中鈞中學在18年的時候已經正式接受廣州市示範性高中認定前視導,在未來或許有更多學校成爲示範性高中。

全市各區公辦高中分佈情況如下表(截止2019年2月)

※綠色爲國家級示範性高中,黃色爲廣州市示範性高中,白色爲普通高中

2

新增學校及外市學校的自主招生

北京師範大學廣州實驗學校,2019年首屆高中招生。該校將傾力打造第一屆高中,重在培養學生跨界能力和思維習慣,培養學生具有“中國文化、世界視野”及寬厚的知識背景,爲學生提供多樣化可選擇的成長路徑,爲未來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及職業發展提供更爲廣闊的空間。

另外一方面,近年來,越來越多外市學校進入廣州中考參與生源錄取。除了南海華附、南海執信等歷屆常客之外,清遠的廣鐵一中外國語學校,惠州的東江廣雅中學,近年來也陸續進入中考招生,且越來越受家長熟悉。而這些外市學校設置的中考前的自主招生考試,或許對部分學生,尤其是非戶籍生來說,有一定的吸引力。

這些學校的變化,或將直接導致局部區域學校招生策略的變化,也將直接導致部分家長志願填報策略的變化。

如何選個合適的學校?

1

看學校以往的數據

結合以往錄取數據,去評價某所學校生源發展的趨勢和自身錄取的機會,是不少考生和家長採用的判斷學校質量的方法。的確,這個方法可以相對直觀地幫助大家去判斷學校的發展情況。一般地,如果某個學校連續幾年錄取分數線都下降,也許意味着它的優質生源有一定的流失。

但是,看以往的數據,要留意中考難度的變化。2018年,絕大部分學校的錄取分數,是比前幾年下降不少的。考生和家長在志願填報參考時,一定要留意這一點。當然,如果有學校在2018年的錄取分數不降反升,那這些學校便是值得關注的上升勢頭的學校了。

2

看學校當下的熱度

由於有自主招生的政策,不少學校或會利用招生政策,大力度地推廣自己。考生留意哪些學校熱度更高,哪些學校更加受尖子生青睞,往往比單純地留意學校以往出口數據重要。要知道,尖子生集中青睞的學校,纔有可能是未來高質量出口學校。能力範圍內,考取尖子生熱度高的高中,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部分區域近年有新增學校(如黃埔)的,該新增學校所在的招生批次,往往值得特別留意。一般新增的學校,如果其初中辦學質量不俗,或者教育理念、校園設備等方面比同批次的其他學校有優勢,則該區域批次內的學校熱度,有可能跟以往有較大的不同。

此外,對於民辦學校而言,近年不少外市學校在4-5月左右進行自主招生的動作,或許影響中考民校之間的熱度變化。這點值得非戶籍生,尤其是不滿足“兩個有”的考生關注。

3

看學校在新高考改革的準備

本屆考生,未來面臨新高考。新高考暫定的方向是“3+1+2”的選科方向。雖然這個方向還不是廣東高考的確定的方案稿,但是“選科”成爲未來新高考的主流。而這個方向,直接導致不同學校當下便開始要爲新高考變革而準備。

當下,不少學校開設高中小走班、大走班,而且不同學校擅長的科目的優勢是不同的。因此,考生如果提前結合新高考自己選科傾向,選一個自己優勢學科內有較強師資配套資源的高中,是個很不錯的選擇。而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考生需要認真評估,是否自己的能力,能夠足夠讓自己選到目標學校的最強的結合自己意向學科的師資

結語

關於合適,小助手的觀點是:合適的標準,是孩子是否能在升學的下一個階段,最大程度獲得自身成長的優質資源。這個標準中考裏面也是適用的。選擇合適的學校,關鍵在於:用未來的眼光看待!

請一直記住:我選擇這個學校,看中的是它的未來!

文章由卓越教育考試研究院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