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恪尽职守

情系百姓为民服务

我是党员

贵定县昌明镇红光村

第一书记赵成炀

刺梨种植1000亩,三年后每亩收益大约3000元、大棚蔬菜5760平方米,

每年保底6.8万元分红给贫困户,生猪养殖、食用菌种植种植项目已选定地址,正在土地协调中,以及家家到户的清泉,这便是昌明镇红光村脱贫路上的新景象。贵定县人民医院团委书记赵成炀是该村第一书记,也是该村老百姓“穷根”的“救治者”,健康的“守护神”。

不想看文字,可以点听音频!

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说起这位第一书记,那是红光村家喻户晓的“村医”,从2016年派驻之日起便开启了他以村为家,扎根基层,攻坚脱贫的新征程。才到红光村赵成炀就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摸清村底数清算村家底,找准村致贫原因,了解贫困户的家庭人口信息,算清贫苦户的收支台账,然后针对每户分析致贫原因,大力发展以党建促脱贫并按照“六个一批”进行分类,有的放矢的宣传扶贫政策及制定帮扶措施。找出病根,对症下药”是医生的第一职业反应,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是攻坚战中的攻坚战,他通过“三会一课”、“两学一做”、脱贫攻坚等工作团结党总支部班子,增强了党总支部的战斗力、创新力,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改进了全体党员的工作作风,使党总支部“变硬变强”。2016年5月制定了《红光村“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及《红光村“两学一做”学习计划》;2017年6月制定了《红光村党支部推进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及《红光村党支部月主题党日活动方案》,并狠抓落实。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思、看齐意识、核心意识”,提升了党性修养,提升了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助推了我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为2017年贫困村出列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医生”工作忙起来的时候,没日没夜,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通过几百次的走访交流,不久便融入了红光村大家庭,对全村每户贫困户情况了如指掌,现在,只要他所到之处,村民都会热情主动的上来与他“唠家常”。通过“把脉,对症下药”因户施策,倾力打造红光村村脱贫摘帽任务的蓝图。

尽其所能、发挥所长

驻村前赵成炀曾在儿科工作十余年,是一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医生,技术水平得到很多患者的高度评价。入村以后他以自己的专业为突破口,针对医疗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进行专业的宣讲,对家中有慢性病的、重病的进行慢病管理的宣讲,药物应该怎么吃,平时生活上注意什么,如果需要去看病应该带什么东西,去找哪个专家。

赵成炀组织农户召开夜谈会

驻村之初通过走访就发现八组贫困户闵福君的女儿闵桂菁一出生便患上了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重症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了挽救女儿的健康,闵福君将刚出生的孩子送到黔南州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近1月,治愈出院没多久又因为重症肺炎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3周,并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女儿出生至今医疗费花费近10万,为了筹措女儿的医疗费闵福君把能借到钱的亲友都走遍了。了解到闵福君家的情况后,赵成炀多次到闵福君家,针对孩子的喂养、新农合对先天性心脏病的专项报销政策、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方式进行了详细地交代,并把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登记以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义诊筛查。孩子只要有什么问题闵福君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赵书记,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赵书记都会及时出现在他家,帮他解决困难。驻村以来通过联系“娘家”贵定县人民医院为贫困户及困难群众门诊及住院费用30000余元,免费接送就医10余次,党员义诊队入户义诊20余次,协调解决困难群众就医问题30余起,切实做好了红光村老百姓的健康“守护神”。

赵成炀走访计生户

因地制宜促发展

如今该村 刺梨种植1000亩,三年后每亩收益大约3000元、大棚蔬菜5760平方米,每年保底6.8万元分红给贫困户,生猪养殖、食用菌种植种植项目已选定地址,正在土地协调中,预计以后每年可多分红4万元。

农户领取扶贫项目签字

为民服务显真情

如今,赵成炀的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和村、镇、县各级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他把“第一书记”这个职务看得很重,他要为红光村干点实事,他要为红光村脱贫致富贡献一份力量,他是党员,他要让飞扬的党旗,飘扬在村民的心中。

中共黔南州委党建办

黔南广播电视台FM98.0

新闻专题“我是党员 ”特别策划第一书记

一心一意跟党走

撸起袖子加油干决胜脱贫攻坚战

都匀市吉优米儿童主题餐厅南沙州店

为您加油!

参与节目互动免费领价值60元的代金券一张

《我是党员》新闻专题主播文馨

播出时间:每周二、周四早8:15分!期待您的参与!

《我是党员》8900万党员中的一名 我在这里......

作者:潘丹

你可能还想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