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晚上好

今天是2018年11月9日星期五

农历戊戌狗年十月初二

欢迎收看嬉戏头条

旧时候唱戏的“角儿”和后来的“影视红星”,本质上面区别不大,都是演艺行当出明星的必然。

出明星的行业,必须具观赏性,而且这观赏性最好要由人的本身魅力来表现。表演、竞技体育最易造星,有时上台演讲竟也走红,不露面而以身外媒介面世的,比如绘画界,要出名就难上一些。

作“角儿”不必说首要自身技艺顶尖,风格出众,但“角儿”不是自封的,它是一个“赤果果”的社会产物,所以明星往往烧成一簇明黄色的火焰,和拾柴大众的关系才是它能否维持亮度的长久根源。

当日观剧者“捧角儿”,与而今粉丝追星,那是一样样的癫,一样样的狂。

梅兰芳

“捧角儿”可行集体主义,也可行个人主义,看能力大小,分工不同。

仕宦大贾,社会名流,凡资源上佳的人士,不必抱团众筹,往往尝试自辟一路。

比如从清末开始,就有士大夫阶层人士,喜欢给名角儿打榜排位,唱老生戏的,也要带进他们那个寒窗换金榜的科举话语系统中,取个“三鼎甲”之名。

程长庚

后来媒体(报纸)大发展,宣传头脑接轨了现代化平台,如鱼得水。

会写的就写文章造势,会搞群众路线的就发动投票,评选“菊榜”云云。1927年推选“四大名旦”——这个称号的影响力之大,可称造星的经典案例。

哪怕文采不济,媒体资源不足,只要有钱有闲,“捧人场”妥妥的。喜欢哪个角儿,就追着他满城跑、全国跑,哪家挂牌抬脚进哪家,演几场捧几场,不计代价。

尚小云

粉丝基数大,毕竟多数势单力薄无家底,这种情况就走集体路线抱团捧。建群、关注超话,找到组织人多力量大。

当然首先要标记共同身份,是“痰迷”(谭鑫培粉丝)还是“羊迷”(杨小楼粉丝),是“瑶痴”(王瑶卿粉丝)还是“梅毒”(…呃这个有点过分了吧,“梅党”吧)……

既然结了社就可以商量着买团票占位,进驻戏园围坐成一片地方势力,蜂拥入座,齐声叫好,一句一彩,所谓的“前台武捧”,靠出人出力给足排面。

梅兰芳 杨小楼

“应援”是粉丝的一大职责,戏迷猛起来,有时还真能出奇效。

有个故事讲的是谭富英三十年代在天津贴演《四郎探母》,“叫小番”的嘎调翻不上去吃倒彩,唱出心理障碍,场场不得。新谭迷想个法子,十几号人在剧场散坐,等谭的“小”字刚一出口,齐声炸雷般地喊“好”,把个“番”字盖得听不出高下,其他观众登时懵了,跟风叫好。谭富英得了满堂彩,心理包袱卸下,再演轻松翻上。

谭富英

当然最后还要提一下,角儿不仅要靠观众、粉丝出手捧,戏班、戏院老板自家也是需要主动造声势的。具体办法,诸多安排,什么海报排位、演出顺序(压轴、大轴之类),听起来是不是全然耳熟,娱乐圈再现,仿佛没有岁月的痕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作者创作及分享

轮值 | 虎豆哥6号-柯喃 ;主编 | 悦悦

投稿及合作 | [email protected]

出品 | 「中华戏曲」

 中华戏曲|这里有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