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臨古時應始於形似,終於神似”,王澍在臨摹時候,乾脆用小楷來書寫這件行書佳作。這跟王澍的書學觀點也非常符合,他的臨摹觀是“規矩爲本,熟後生變的遺貌取神”。

歡迎小朋友們查看樂遊說歷史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王澍,字若林,號虛舟。江蘇鎮江府人,生於康熙七年(1668),卒於乾隆四年(1739)。王澍家族,從其祖父起就堅守程朱理學,其本人於書道也自覺地恪守古法,不以恣意浪漫爲高明,而敬畏尊崇古法,沉醉於古代碑帖之中。因其刻苦用心,王澍書法在當時已經非常出名,自言“自入京華,淹留一十四載,以紙素索書者,踵接於門”。
王澍這件小楷《蘭亭序》,字徑1釐米大小,大膽的用小楷來書寫這件行書經典。是在祝允明《蘭亭序》及文徵明蘭亭序補圖之後的跋文內容。很容易被人忽略。作品的末尾有署名“虛舟”,鈐私印“虛舟”“若林之印”,可以採信此爲王澍墨跡。
王澍在臨帖上傾注了很大心血,最出名的書體是篆書“我朝以小篆名者,自推虛舟爲巨擎”。當然其楷書也不弱,很多對聯書寫的非常精彩。
他的楷書主要出於歐楷,以《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爲主要的取法對象。其得到《九成宮》後“悉意臨仿,凡千百過”,也有臨摹作品傳世,臨摹非常高明。大部分楷書作品都繼承了歐在用筆上瘦勁剛猛,結構上內斂修長,法度森嚴的特點。
王澍的這件小楷《蘭亭序》,基本是自己的創作。單字看,字形結構、筆畫面貌都與原帖相去甚遠,筆畫上也不是很精美。觀印山房查看了他的資料,王澍主張作蠅頭小楷“須懸肘、高提筆”,追求的是“用筆沉勁,姿態乃出”。這件作品臨寫時應該也有比對着原帖,在氣韻上臨摹《蘭亭》。
這跟王澍的書學觀點也非常符合,他的臨摹觀是“規矩爲本,熟後生變的遺貌取神”。“臨古時應始於形似,終於神似”,王澍在臨摹時候,乾脆用小楷來書寫這件行書佳作。在“遺貌取神”上應該還算成功,至少臨摹過《蘭亭》的看到這件作品能覺得熟悉。
冷門《蘭亭》之王鐸:臨蘭亭,像是把它當成約束創作的“工具人”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