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前因扁桃体炎症后发生头面、躯干、四肢部散在鳞屑性红斑,逐渐加重,在郑州某三甲医院皮肤科诊断为银屑病,住院给予银屑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糖皮质激素、头孢类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皮损不断加重,发展为躯干部大面积密集的点滴状鳞屑性红斑,部分融合成片,主管医师建议出院,他院就诊,出院后听闻刘爱民教授中医治疗银屑病有一定经验,随求诊于刘爱民教授门诊。刘爱民教授坚持审证求机的辨证思路,坚持中医整体观,不拘泥于证候的表象,探求证候形成的病因病机,他认为点滴型银屑病,属于血热证,单纯凉血清热,疗效不佳,考虑其“热”的来源是风热蕴毒,毒热入血,其病机有二:①患者素体虚弱,外感风热邪气,热邪化毒,毒热入血,热壅血络,发为红斑。

作者:徐胜东

指导: 刘爱民

医案整理:韩冰莹、李圆圆、王诗煜

基于“风热蕴毒,毒热入血”论治点滴状银屑病案

一般情况:

患者男,7岁,汉族,郑州人

主诉:

头面、躯干、四肢点滴状鳞屑性红斑伴痒3月。

现病史:

3月前因扁桃体炎症后发生头面、躯干、四肢部散在鳞屑性红斑,逐渐加重,在郑州某三甲医院皮肤科诊断为银屑病,住院给予银屑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糖皮质激素、头孢类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皮损不断加重,发展为躯干部大面积密集的点滴状鳞屑性红斑,部分融合成片,主管医师建议出院,他院就诊,出院后听闻刘爱民教授中医治疗银屑病有一定经验,随求诊于刘爱民教授门诊。

查体及中医四诊:

头面、四肢散在点滴状鳞屑性红斑,躯干部可见较为密集的点滴状鳞屑性红斑,可见抓痕,咽红,扁桃体II°肿大。面色萎黄,纳眠可,大便稀溏,小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西医诊断:点滴状银屑病

中医诊断:白疕

证型:风热蕴毒,毒热入血,兼有脾虚

治法:解毒利咽 清热凉血健脾

方剂:经验方“翘根犀角地黄汤”加减

首次方药:

一次复诊:

家属自诉上方服用疗效佳,3天皮损基本消退完毕,坚持服药至此次复诊,查体:仅在四肢可见散在皮损,躯干部皮损基本消退完。面黄,纳差,寐安,大便2日一行质干,小便正常,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弱。

方药:经验方“翘根犀角地黄汤”加减

备注:

复诊一次服药后,经随访得知皮损基本完全消退,仅在四肢部残留数个点滴状皮损,予以外用弱效激素药膏治疗控制良好。在6月后,因再次扁桃体发炎伴有低烧,导致皮损再次复发,再次就诊,继续以经验方“翘根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皮损很快消退。此次写作前随访患者,得知后来有所反复,因刘爱民教授休假,无法应诊。遂在我院皮肤科张步鑫博士处就诊,张医生在导师诊疗思路基础上用药,疗效佳,病情至今控制良好,家属拍照显示仅上肢有数块点滴状皮损,躯干部皮损完全消退。

按语:

翘根犀角地黄汤是刘爱民教授的经验方,是依据风热蕴毒入血证的发病机制拟定的方剂,解毒治本,凉血祛标。该患者在西医院甚至用了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疗效仍不佳。该患者初诊时不仅风热蕴毒,毒热入血,还兼有脾虚证候,以翘根犀角地黄汤加减,用茯苓、白术、太子参等健脾,见效迅速。复诊发现纳差,考虑凉血药伤脾胃,且皮损已基本消退,去水牛角,脉弱加用黄芪,继续服用,巩固疗效,疗效持久。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根,辨证准确,疗效就有保证。

治疗后照片

刘爱民教授治疗点滴状银屑病的学术思想和经验

点滴型银屑病多青少年发病,发病前常有乳蛾或咽喉肿痛,皮损均为散在鳞屑性红斑丘疹,或点滴状红斑脱屑,轻痒。舌红,苔薄黄,脉数。其证候特征符合银屑病血热证,血热证是经典的银屑病中医辨证,中医治法是清热凉血,方剂选用犀角地黄汤治疗。

刘爱民教授坚持审证求机的辨证思路,坚持中医整体观,不拘泥于证候的表象,探求证候形成的病因病机,他认为点滴型银屑病,属于血热证,单纯凉血清热,疗效不佳,考虑其“热”的来源是风热蕴毒,毒热入血,其病机有二:①患者素体虚弱,外感风热邪气,热邪化毒,毒热入血,热壅血络,发为红斑;②已病日久,病久生郁,郁久化热,复感风热邪气,内有血热,外有毒热,内外合邪而为病,病情易反复发作,根本原因是毒热未除,血热不清。从而知道,治疗上凉血只是治标,解毒才是治本,基于这一思路,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了经验方,即翘根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汤的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也是经典银屑病三型辨证中血热证的首选方剂。犀角地黄汤中加入连翘和山豆根(儿童用板蓝根),以期增强解毒的作用,助原方凉血,又有利咽功效,临证疗效佳,屡试不爽。

银屑病本身病因病机复杂,治疗困难,正如《内经》所言“治病必求于本”,抓核心病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往把与乳蛾相关的点滴型银屑病认为是血热夹毒证,刘爱民通过临证研究,发现血热夹毒颠倒了因果关系,其实先有风热之毒,再有毒热入血导致相应的病症,这一逻辑关系也符合现代医学的先有链球菌感染,再有免疫反应致病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提升银屑病的中医临床疗效和完善辨证论治体系,中医皮肤科同道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冀.方剂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9.

2.吴苗,马丽俐,徐唯,等.犀角地黄汤加减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18,(9):998-999. 

3.李曰庆.中医外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77.

4.刘爱民.寻常性银屑病辨证新体系及其思考[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5):519-520. 

5.刘爱民.皮肤病中医诊疗思路与病例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6.皮肤科分会银屑病中医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版)[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3).

7.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104-1126.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