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上世紀70年代,一向奉行獨立自主原則的新中國提出了國產大飛機構想。在總設計師馬鳳山的帶領下,全國上百個單位一同參與運-10的研發工作。在日日夜夜嘔心瀝血的堅守中,第一架運-10成功問世,性能得到了內部專業人士的認同。但隨着國內以及國際形勢的變化,運-10項目被迫下馬。爲運-10傾注大量心血的總師馬鳳山抱憾病逝,中國大飛機沒能上天成爲了那一代航天人永遠的遺憾。


進入21世紀後,空客與波音兩大航空公司壟斷全球市場,在商用飛機領域居於霸主地位,這給中國大飛機的商業化運營帶來嚴峻挑戰。此外,由於運-10下馬後,銷燬了資料與生產線,我國在客機領域的技術與經驗幾乎爲零。最令人感到沮喪的是,我國在航發領域處於落後位置,發動機長期依賴國外,核心技術也被外國人掌握在手裏。如果要獨立自主研製出性能不錯的國產航發,路途可謂是艱辛又漫長。但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中國在客機領域終於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進展。


在疫情期間,“長江-2000”發動機項目,也就是AEF3500發動機項目,其核心機C2XC-101成功點火,實現了1.0的快速運轉,後續在點火試驗過程中,最高轉速達到預定值的100.6%。核心機C2XC-101在整個實驗的過程中,表現得非常穩定,沒有出現喘振等異常跡象,這也表明該發動機研製進展工作一切順利,預計將很快進入生產階段。隨着AEF3500發動機的問世,中俄聯合制造的CR929客機也將迎來“新春”。


中俄聯合研發的CR929客機是寬體客機,最大起飛重量242噸,航程爲12000公里。在採用三級甲板結構的情況下,可搭載280名乘客,如果採用單級配置,則可以容納440名乘客。要讓如此大的客機上天大推力發動機必不可少,而AEF3500發動機正好可以滿足其需要,最大推力達到了35噸,與美國波音787客機所使用的GENX、遄達1000推力相近。按照計劃,該客機預計在2025年進行首飛,2027年投入商業化運營。


AEF3500發動機不僅說明我國打破了航發相關技術障礙,在新材料、新工藝上取得重大成果,也爲中國研製建造大型運輸機提供技術與經驗。憑藉着大推力發動機,中國也可以研發出類似美軍C-5的大型戰略運輸機,這可以極大的提高我軍的戰略投送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