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间站实物演示舱再到月球车模型,本届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展台的本质自然是“奔月”。而在林林总总的火箭、卫星和登月子系统模型中,唯一的火箭发动机YF-100K显得异常显眼。而众所周知的是,YF-100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在长征五号上更只能作为YF-77液氢液氧发动机的陪衬,担负助推器发动机一职。那么,是何种原因使得YF-100的最新改型YF-100K得以“代表”其它的航天发动机,来到珠海的展台上呢?

图为占据展台重要位置的YF-100K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

事实上,在珠海航展尚未开幕之前,外界对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可能展出的火箭发动机猜测主要集中在500吨级推力的YF-480身上,毕竟这款发动机是航天集团长久以来大力宣传,是长征九号火箭(可以媲美土星五号火箭)的“核心机”,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但期待和事实最终有了偏差:YF-480不仅没能登台亮相,“缩水”的YF-100K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更是靠着一款还未得到“长征”命名的新型运载火箭,得以牢牢坐稳了下一代载人航天工程的宝座,其前后变化之快未免令人始料不及。

图为空间站实物演示舱前的下一代载人航天运载火箭,注意其底部的多发动机并联设计

简单来说,尽管本次展出的长征五号乙和长征九号火箭的各项说明依旧写着“将担纲空间站任务”和“将负责载人登月任务”,但在不知不觉之间,另一款全新设计的运载火箭模型却矗立在“载人航天”展台上,地位和YF-100K一样“高出一头”,颇有些脱颖而出的意味。

事实上,这款“下一代载人航天运载火箭”使用的发动机正是YF-100K液氧煤油机。从航展上展出的模型来看,该火箭的芯一级和助推器都使用7台YF-100K作为动力,合计共21台。

图为重型猎鹰火箭底部的27台梅林1D发动机喷嘴

简单来说,这是中国航天首度在大型火箭上应用多发动机并联的思路,也和先前“下一代运载火箭当以美国重型猎鹰火箭为赶超目标”的官方口径相符。从现在来看,该火箭将沿用长征五号的5米芯直径,抛弃长征九号不现实的9米大芯,并在这个基础上达到70吨左右的近地轨道投射载荷,整体效率比“重型猎鹰”稍低,但表现数据上大致接近。

图为试车中的YF-100火箭发动机,该机较仍未落地的YF-480要成熟太多

就如同 “梅林”液氧煤油发动机对“猎鹰火箭家族”的重要作用那样,YF-100K的性能到底能有多强,也是中国下一代载人航天运载火箭“能走到哪”的关键因素。

所幸比起还在试验阶段,遥遥无期的YF-480,YF-100K不仅已经成熟,更在“泵后摆”这一相当于矢量推进的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其推重比已经突破80,达到了中国火箭发动机少有的高水平。

图为中国下一代空间站实物及航天服,注意红箭所指的YF-100K火箭发动机

事实上,猎鹰系列火箭用同一款发动机搞定整个火箭动力的“一箭一机”思想,早在长征二号F时期就为中国航天人所用,而这一设计思想的成效自然也是有目共睹。

而从长征二号F到下一代载人航天运载火箭,使用毒性极大的偏二甲肼作为燃料,并因此被称为“毒发”的YF-20发动机也进化到了使用液氧煤油,对环境相对亲和的YF-100K,但其脚踏实地的务实思想却得以保留下来:比起“神器遍地”的长征五号和长征九号,哪条技术路线更适合中国,想必已经不说自明。(利刃TONE)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