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實上,吉利不是國內第一家想“上天”的車企,更不是第一家民企,3月27日,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零壹空間)自主研發的移動發射車在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火箭智能總裝製造基地總裝完成,併成功交付客戶使用。壹零空間開拓火箭和總體設計、無線通信、智能控制、數據採集及試驗測試系統、保障裝備、固體動力6大技術領域,已有多項技術及產品參與探月工程、深空探測、國產大飛機等重大戰略工程,服務全球 40 家衛星客戶、100 餘家國防軍工客戶,涵蓋航空航天、兵器兵裝、核工業、船舶等軍工集團及其下屬相關院所單位。

4月24日,吉利正式發佈衛星項目近期的落地成果。而就在幾天前,吉利科技集團下屬公司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發佈招聘火箭總程師在內的40多個職位信息,最高月薪5萬元。由於“造車”又“造火箭”,不由得讓人聯想到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網友們紛紛大呼,吉利這次是要當中國版鋼鐵俠了?

事實上,吉利不是國內第一家想“上天”的車企,更不是第一家民企,3月27日,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零壹空間)自主研發的移動發射車在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火箭智能總裝製造基地總裝完成,併成功交付客戶使用。星際榮耀的亞軌道火箭發射成功;星河動力的65噸推力自研固體發動機成功試車;我國第一枚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近年來,民企似乎一窩蜂地就瞄上“上天”。

跨界“造火箭”?吉利攜手領克汽車共徵“星程”

4月17日,SugarDesign(微博ID)發佈了一張吉利公開招聘火箭總師的截圖,並手動@了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的微博賬號予以求證。隨後吉利汽車副總裁楊學良確認,招火箭總師,歡迎報名,簡歷投@吉利招聘。但他表示,“火箭是買的,衛星是自己做的。我們招火箭總師是爲了星箭融合,不是爲了自己做火箭。”

4月24日,吉利官方發佈消息稱,首發雙星年底酒泉發射,時空道宇攜手領克汽車共徵星程。

天眼查信息顯示,該公司的經營範圍爲衛星通信系統、光電技術、通信技術等,其董事長正是李書福。

時空道宇自主設計研發的首發雙星各分系統正樣產品已生產齊套。關鍵載荷完成地面應用驗證,性能指標滿足設計預期。

首發雙衛星即將轉入衛星裝配後的各項環境試驗,如模擬火箭上升振動試驗、模擬零下270℃的太空運行狀況的熱真空試驗等。雙星預計將於6月進行星箭合體試驗。 完成全部試驗考覈後,衛星就可在符合質量標準的前提下,正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入軌,爲用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同時,領克汽車宣佈與時空道宇共同啓動雙衛星發射計劃。

一旦發射成功,吉利將成爲繼馬斯克之後,全球第二個造車又“造星”的企業。

吉利相關負責人稱,今年兩顆低軌衛星的發射,是吉利開啓天地一體化高精定位系統的商用驗證階段的開端。在低軌衛星佈局形成後,不僅打造自身立體出行,還將與汽車製造、大數據等行業融合形成開放的平臺。

據介紹,時空道宇將同步推出OmniCloud平臺,將航天AI數據、工業互聯網等行業進行融合。平臺以衛星技術(通信、導航、遙感)爲核心,以衛星信息服務爲內容,提供衛星雲產品、定製化行業解決方案等在線服務。

預計雙星正式投入使用後,將賦能用戶包括高精度定位在內的各項業務,由此產生的海量數據將通過OmniCloud平臺,實現數據資產化、資產價值化。例如,在城市出行方面,通過高精度定位技術、人工智能等服務對數據進行分析、對車輛進行監管,提供城市公共車輛監管、網約車監管、共享汽車監管服務。在智能駕駛方面,助力智能駕駛感知、決策、控制,打造安全可靠的駕駛體驗,服務於高速公路自動巡航(HWA),車路協同(V2X)、AR車道級導航解決方案和高級自動駕駛(HAD)。在工業製造方面,通過在設備上加裝相應的傳感器,設備廠商可以遠程、隨時隨地對設備進行監控、升級和維護等操作。

未來,吉利衛星項目不僅爲自身天地一體化出行生態提供基礎設施,還將圍繞未來出行及其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展開佈局,構建天地一體化服務系統,夯實未來出行底層生態架構,爲未來出行、智能製造、無人機運輸、城市管理等多領域提供支撐。

初生牛犢?吉利已多次涉足商業航天領域

近年來,吉利在商業航天領域動作頻頻。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還從某招聘網站上看到一則招聘啓事,涉及此次招聘崗位還包括衛星綜測專家、衛星頻率專家、射頻工程師、衛星載荷設計師、基帶工程師、姿軌控產品工藝工程師和雷達工程師(光學)等40餘個職位,辦公地點位於上海或西安,月薪最高5萬元而發佈招聘信息的正是時空道宇。

吉利在2018年戰略投資的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同年12月,“吉利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爲“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增加了“智能無人飛行器”“衛星傳輸”“物聯網”等業務範疇。

此外,吉利近日除了招兵買馬,也在頻頻和一些航天民企接洽。據零壹空間CEO舒暢向記者透露,吉利前幾天就有人聯繫他。具體細節並未透露。

2020年3月初,吉利集團宣佈台州吉利衛星項目智能AIT(總裝集成測試)中心項目正式啓動。該項目爲吉利科技集團規劃建設的衛星研發中心、部組件智造中心、測控中心、雲計算大數據平臺,借鑑汽車行業先進的總裝工藝,打造模塊化、柔性化、智能化製造工廠,可以靈活滿足不同型號規格的衛星總裝與測試。由旗下子公司時空道宇自主設計完成的兩顆低軌衛星,目前已通過各項鑑定試驗與測試,預計將於2020年內完成發射。吉利也因此成爲中國首家自主研發低軌衛星的汽車企業。

時間推至更早,2019年9月,吉利又先後參與了德國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的C輪首輪融資,並決定成爲合資公司。在2017年8月,吉利汽車則成功收購美國飛行汽車公司Terrafugia,並以中文命名太力飛行汽車公司。

對標馬斯克?或爲造飛行汽車儲備“彈藥”

衆所周知,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不僅致力於讓特斯拉風靡全球以外,還創立了Space X公司,旗下的目前全世界現役最強火箭——“獵鷹”重型火箭此前還成功將特斯拉跑車送上了太空。吉利勞神耗財地招募火箭工程師、造衛星、發火箭,就是爲了對標馬斯克嗎? 顯然沒這麼無聊!

早在2010年,李書福就提出:在紮根一個地球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放眼浩瀚的宇宙,那裏有無數個星球。人類應該以更加大膽和科學的態度,不斷探索與加快開發太空世界與宇宙未來,在保護與發展地球經濟的同時,完全可以開拓更加廣闊的宇宙世界。李書福曾做出預言,未來出行的交通工具必將向智能駕駛的“空間移動終端”轉變。屆時,自動駕駛的汽車將無需跑道,在立體空間實現垂直起降、自由飛行。

2020年內,吉利計劃發射這兩枚衛星均爲低軌衛星。低軌衛星是實現高精度地圖、高精度導航不可或缺硬件設備,同時也是自動駕駛系統工程中的必要一環。據楊學良介紹,低軌衛星佈局將爲高級別智能駕駛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全面提升用戶出行體驗。2020年還將展開全球首個商用低軌導航增強系統驗證,此係統空間段、地面段、應用段核心技術完全自主。

業內人士認爲,SpaceX的最終目標是形成全球無死角覆蓋,以此來提供高速、高帶寬、低延遲的全球互聯網。由此可見,兩者意圖並不相似。與其說吉利此舉是爲了對標馬斯克,不如說是在爲“無人駕駛”,甚或是推出飛行的概念汽車做準備,畢竟吉利已收購了美國的飛行汽車公司。

此前多家車企涉足航天領域的說法也可印證這一說法。去年7月25日,中國首枚民營軌道級運載火箭“長安歐尚汽車號”的順利入軌。6月初,長城旗下的豪華SUV品牌WEY冠名的“CZ-11 WEY號”的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在海上升空。對於原因,兩者的回應如出一轍。長安歐尚稱,航天科技作爲全世界最爲高精尖的科學技術,全球80%的工業材料來源於航天科技。此次長安歐尚汽車參與的民營火箭發射任務,有望爲汽車行業帶來升維式的技術移植,實現真正意義的創新突破口。長安歐尚支持中國民營航天事業,以實現航天工業與汽車工業的共生髮展。WEY方面也表示,其將與中國航天聯手打造了“聯合技術創新中心”,將在質量體系與試驗、自動駕駛技術、新材料應用以及氫能源四個領域展開技術落地。

不止如此,航天技術正越來越多地運用在汽車領域。例如,汽車上普遍採用的鋁材以及碳纖維等材料,早先就是用於降低飛船重量;HUD抬頭顯示系統,也是爲了不分散宇航員注意力而發明。這也是衆多車企垂涎“飛天”的緣由。

資本遇冷?航空航天民企頻繁“秀肌肉”

事實上,2014年,《國務院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民間資本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提供市場化、專業化服務”,爲中國民營航空航天業打開大門之後,資本即刻湧入進來。

曾經因爲投入週期長、重資產令資本望而卻步的嘗試者,也因衛星小型化後,研製成本和發射成本減少,研製週期縮短,發射方式靈活等而“勇敢”進軍。衛星製造、衛星發射、衛星運營及衛星應用等商業航天的上以翎客、藍箭、零壹爲代表的中國第一批民營商業火箭公司開始創立。下游公司快速佈局。

放眼全國,至2018年,中國民營商業航天賽道上已湧現出百逾家公司。

2018年,國內商業航天投融資掀起高潮。國內商業航天領域至少披露了17筆投融資交易,融資總額21億左右。自2015年至2019年7月,國內商業航天領域至少發生投融資事件161起,相關投資機構達到218家。其中,上游細分領域衛星製造成爲資本最熱衷的賽道,在該領域共發生52筆投資。衛星應用與衛星發射領域投資次數分別爲51次與36次,衛星運營領域投資達22筆。這些投資涉及的累計金額已超過百億元。

進入2019年,儘管國內商業航天公司遇到了融資的小低谷,全年融資金額僅爲15億元,但絲毫沒有掩蓋掉它們連番展示“肌肉”的熱鬧。星際榮耀成功發射中國民營企業第一枚入軌運載火箭,藍箭航天完成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 200 秒試車,天儀研究院將7顆衛星送入了太空……

在重慶,2020年3月27日,零壹空間自主研發的移動發射車在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火箭智能總裝製造基地總裝完成,併成功交付客戶使用。藉助該“靈活、機動”的發射車,最快15分鐘左右實現移動式發射,極大提高火箭的發射效率。

這家成立於2015年的公司,在短短5年間已累計完成四輪融資,總金額接近8億元。壹零空間開拓火箭和總體設計、無線通信、智能控制、數據採集及試驗測試系統、保障裝備、固體動力6大技術領域,已有多項技術及產品參與探月工程、深空探測、國產大飛機等重大戰略工程,服務全球 40 家衛星客戶、100 餘家國防軍工客戶,涵蓋航空航天、兵器兵裝、核工業、船舶等軍工集團及其下屬相關院所單位。

同時,重慶零壹空間也在積極助力商業火箭產業鏈在重慶的高效整合,並帶動衛星製造、火箭配套製造、衛星發射服務、衛星運營、應用等多個環節行業夥伴來渝共創事業,爲重慶構建更爲靈活的商業航天上下游產業鏈供給生態體系。目前,零壹空間集團以重慶市爲中心已經整合十餘家優質供應商。

“下一步,每個業務領域聚焦1-2款產品的開發,繼續打磨6大領域拳頭產品。” 零壹空間相關負責人稱,目前,公司正在進行多項保障裝備、固體動力產品和電子產品等的生產研製工作,近期將陸續交付。

該負責人說,零壹空間集團火箭智造基地一期已於2019年初建設完畢,具備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及試驗能力,已投用一年有餘。火箭研發中心也已經初具規模。二期項目後續也會盡快啓動。

“我們期待未來能與吉利合作,幫助其發射衛星,通過我們的快速響應的運載火箭,幫助吉利完成低軌衛星網的佈局,爲吉利智能駕駛提供系統化定位服務。”該負責人表示。

全球市場規模將超萬億元

“如今,民營資本主要集中在商業衛星製造、商業火箭研發等商業火箭產業鏈上下游領域。”上述負責人表示,從航天全產業鏈看來,火箭就是類似我們常說的互聯網“入口”。 小衛星的發展帶來了運載火箭需求提升。同時,製造火箭本身,又需要各類部組件,比如發動機、操控系統等等。

雖然現在重慶市衛星公司佈局還不夠,但如果發射成本持續降低,衛星公司將會被吸引過來,同時牽引很大一部分衛星及衛星應用的產業,如衛星通信、衛星遙感等領域。

該負責人稱,國際上發射衛星已逾萬顆,在軌留存時間可能只有5年,每年都需要有補星的任務。相較於3—5萬美元/公斤的微小衛星的國際發射價格而言,國內發射成本也在1.5—2萬美元之間。如果能將發射價格降下來,發射頻率提高上去,簡化發射流程,僅微小衛星的發射市場就可能是個千億級規模。

另據不完全統計,按照國內相關公司規劃,近三年內將有近1000顆微小衛星的發射需求。

根據市場預測,到2020年,全球商業航天市場將超過1.7萬億元規模,中國市場包括運載火箭、衛星應用、空間寬帶互聯網等將達到8000億元。

文 |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嚴薇

編輯 | 何吉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