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苍生都是在天道下有规律的运转着的,人和树木都是有生命的,只不过是一静一动。

树木尽管有生命但自身不会动只有通过人的修建才能茁壮成长为参天古木,而人一定要通过自身的约束力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操守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无害的人。

古语讲到的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人天生下来并不知道所谓的美丑善恶,更不知道什么是道德标准。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但荀子的观点是“人之初,性本恶”其实两位先秦时期的思想家说的都太过于绝对。事实上人性是十分复杂的,人性的深处本身就藏着善与恶,善与恶交织在一起才构成了人!

所以后天的“自修”无非就是为了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降低人性中恶的一面,从而尽可能降低邪恶产生的危害对社会的影响!但是外在的教化只是一种良性的引导,告诫世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而真正实现道德水准的提高还是要通过自身发自内心对美好品德的向往而由衷地去修行!这句古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