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我過去的經驗而言,每次傾訴完畢,心中並沒有變得更加暢快,相反,每每會處於大空虛中,感覺一件本來可以結束的事情這下結束不了了,而其之後的走向,並非我能控制。途中,她接到一個電話,車中的藍牙免提音箱,讓我聽到那邊是一個小姑娘的聲音,弱弱地說,有點事兒想跟她聊聊,問她有沒有時間。

本文章由閆紅(專欄作家)著。

煩惱的時候,找人傾訴到底好不好?

A 女友說,說出來就麻煩了

不久前的一個週末,和朋友們聚餐結束後,閨蜜開車送我回家。途中,她接到一個電話,車中的藍牙免提音箱,讓我聽到那邊是一個小姑娘的聲音,弱弱地說,有點事兒想跟她聊聊,問她有沒有時間?

女友說,我正準備和朋友去喝咖啡,要麼你兩小時之後再打過來吧。

她掛了電話,我問她,待會兒還有約會?她笑笑說,不是,只是想讓這小姑娘冷靜一下,想清楚是不是要給自己打這個電話。

這姑娘是她的小同事,聰明又熱血,人很可愛,平時跟她關係不錯,但有點倔。這幾天,不知怎的,跟他們領導有點不對付。領導是強勢了點,但職場上也是在所難免,她估摸着,小姑娘就是想跟她聊這事兒。

“我幫不了她什麼。當然,她可能只是想找我傾訴一下,但這也很不必要。本來,她和領導的矛盾只是他們之間的事兒,就算大家暗地裏圍觀,也可以互相裝作不知道。但她找我聊完之後,等於多了個明晃晃的觀衆,她和領導的那點疙瘩,本來悄沒聲息地就了掉了,也許就因爲告訴了我或者其他人,反倒要撐到底。所以我讓她冷靜一下,兩小時之後,她也許就不會給我打電話了。”

聽了女友的這番話,不由想起一句在影視劇裏經常聽到的臺詞:“說出來你會好受一點”,女友的看法似乎正相反,到底是說出來好受,還是說出來更不好受呢?以我個人經驗,還是更贊成女友一點。

B 被“傾訴”弄砸的婚姻

煩惱的時候,找人傾訴到底好不好?

《詩經》裏有一首《柏舟》,寫一個人受了委屈,想找人傾訴一下,於是來到兄弟家中,正趕上兄弟大發雷霆,只得鬱悶地退出,覺得整個世界都不好了。

所以你看,找人傾訴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人家也是一腦門官司,沒有義務接收你的心理垃圾。就算打起精神來傾聽,未必會有令你滿意的回應。萬一心神不寧,對於本來就處於精神困境中的你,等於是雪上加霜。

當然,也有可能,你找的這個人當時心情不錯,又古道熱腸,願意聽你傾訴。但是,正如我的朋友所言,我們表面上是傾訴,實際上也是尋求仲裁,尋求道義的支持。在這個過程中,會不自覺地放大對方的問題,掩飾自己的錯誤,對方因此顯得更加可惡不說,雞毛蒜皮,不知不覺就變成了原則之爭,原本可以消弭於無形的問題,就必須有始有終,最後弄到不可收拾。

單位裏如此,家庭裏也同樣,曾經聽一個同事說,他的朋友裏,夫妻雙方都是本地人的,離婚率要大大高於夫妻雙方都是外地人的,他和妻子則因爲一個是本地人而另一個是外地人,於是一直處於準備離婚的狀態。

他這話一半是玩笑,但也極其有道理,兩口子都是本地人的話,吵架翻臉之後,可以很方便地向各自父母求援,就算沒那麼媽寶,同居一城,也容易驚動父母。

一旦父母介入進來,本來可以低的頭不能低了,可以認的錯不能認了,你傷害的不只是我的尊嚴和感情,還有我父母的尊嚴和感情,內部矛盾分分鐘變成敵我矛盾。明白事理的父母十有八九會勸和,但父母越是深明大義,就越顯得不領情的對方不是個東西,觀衆的存在,強化了事件的戲劇性,也讓事件必須進行到底。

C 明明“傾訴”後更空虛,爲何還要這麼做

煩惱的時候,找人傾訴到底好不好?

其實,找人傾訴的人,也未必不瞭解這一點。就我過去的經驗而言,每次傾訴完畢,心中並沒有變得更加暢快,相反,每每會處於大空虛中,感覺一件本來可以結束的事情這下結束不了了,而其之後的走向,並非我能控制。

並不是不懊悔的。

那麼,爲什麼我們常常會聽到,甚至我們也會說:“跟你聊聊我心裏好受多了”呢?也許有人確實好過了點,但是我個人的經驗是,這句話,也許更多的,是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抱歉,你佔用了人家那麼多時間,傾倒了自己的心理垃圾,還不得有所表示嗎?這樣說,讓對方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甚至是有恩於你的,也算是一種回報。只是,這樣一來你把自己的處境弄得更加艱難,還無端端欠了份人情,你倒是圖什麼呢?

直說了吧,這看上去很美的“傾訴”二字,也許不過是出於人性的軟弱。我們自己扛不住事兒,就想要尋求一個幫手,不是說幫着動手,而是對我們說,你是對的,人家是錯的,所以我們找那種十有八九會站在我們這邊的人,即便明知這對解決問題並無幫助。

D 與其與人傾訴,不如與己對話

煩惱的時候,找人傾訴到底好不好?

“傾訴”的實質還是逃避,你沒有勇氣去面對,想要躲進勸慰和打氣的城堡裏,但終究不是還要從裏面出來嗎?進去之後再出來,是不是覺得更難了?與其弄到那一步,不如一開始就嘗試着正面面對,沒有什麼“旁觀者清”,當局者出於害怕,纔會假裝犯迷糊。

如果你覺得還是無法獨自強大,可以看看書,或者收拾一下房間,把自己從特定氣氛裏超拔出來,進入日常氣氛,就是一個修復的過程。閱讀可以製造間歇,收拾房間可以增加控制生活的信心,你還可以把煩惱的事情寫下來,如同對自己傾訴,相信我,一個人對自己傾訴時,一定會比對別人傾訴更爲誠實,而誠實,纔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道路。

當然,並不是反對跟人交流,事實上,學會交流有利於身心健康,只是,交流最好建立在無所求的基礎上,最好在情緒平穩的時候,這是對於友誼的尊重,也是對於自身的尊重。

在行每日一點 —— 每天送你實用錦囊,解決你的職場、情感、理財、個人成長等問題。

【免責聲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