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皇帝周昭王

周昭王一个倒霉的皇帝。先是历史记载把他毁得一无是处,说他打小就没教好,成年后又没有什么贤能的大臣劝谏辅佐。所以周昭王生活奢侈荒唐,喜爱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还说他伐楚其实就是为了去抓人家的大白野鸭,所以老百姓不堪忍受他的扰乱,给他一条用胶粘的大船,让他的船到长河当中就掉水里淹死了。周昭王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死在了汉水之滨。

周昭王

再说说这个汉水在什么地方?

现在叫汉江,古称汉水、沔水,是长江最长的支流,长1532公里,流域面积17.43万平方公里,发源于中国陕西省宁强县蟠冢山,干流自西向东经陕西流入湖北省在汉口注入长江。

汉水一个好地方

皇帝死亡的两种猜测

可是这么一个皇帝怎么就会遇到沉船的大事件呢?这里有几个说法:

一种说法是周王朝的官方记录,也就是《竹书纪年》里说:“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很含糊,如果你不看背景材料,你会觉得,楚国太好玩了,于是昭王去了那里玩得太开心,结果乐而忘返了。这显然是一种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说法。皇帝怎么也不能死的太窝囊了。

船也有这么结实吧

另一种是楚国方的说法,就是周昭王这个人太不仁义了,到处招人嫌,为了看个野鸭子跑到南方来扰民。荒唐失德这种标签通常都是贴在那种死得不好看的君王身上的,凡是死的都是昏君,凡是昏君一定是乱来的,爱吃爱玩爱女人好奇心重,比如商纣王为了妲己造鹿台,隋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亡国。于是广大人民愤而反抗暴君,造出一条用胶粘合的高科技大船,于是周昭王坐上去就很大快人心地沉了下去。

屈原的历史记载

这种说法最有记录可查的就是楚人屈原在《天问》中幸灾乐祸地写道:“昭后成游,南土爰底。厥利惟何?逢彼白雉?”昭王这家伙啊,为了看白毛野鸭,跑到我们楚国胡来,掉到河里真活该!

看个鸭子送命真不知

我们有一点得明确,屈原是楚国人,是站在楚国立场讲的话啊。可是文化人就是厉害,就因为屈原名气太大,所以后来许多人就相信了他的话。于是后来的《帝王世纪》也跟着说:“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进。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

周昭王西政

这其实反映了两种说法,一种是昭王扰民论,而另一种是楚国阴谋论。

周王朝到周昭王手里,几代下来基本上顺风顺水,偶有些波折也基本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是楚国却不一样,从一开始是被人打得流窜到荆蛮之地到后来被迫称臣,自己内部还部族林立不停打仗。楚国一直以来都处于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状态,身经百战的老兵遇上目空一切的少爷兵,当然有的是手段。

给我搞死楚国

第一次南征,老实说楚国还没从一盘散沙中反应过来,打了败仗,但是很快他们就团结起来,打跑了侵略者。

是的,从某方面来说,周的确是侵略者,这次战争原因是周昭王没事找事要挑个人来斗。其实要斗的话,你挑个鬼方之类的跟你打也罢了,偏偏挑个地理环境复杂的对头,踏人一片完全陌生的地方,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其实周王朝在第一次战胜以后发现并未全面征服楚国,周王朝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挑动楚国各部族内斗,自己再拉左打右,拉右打左。

楚国合力

可是事情就是这么事与愿违原来争斗不休的几派竟然在周王朝的攻打下联合了。使得熊家的王权更集中了,大伙儿联起手来共抗外敌。

于是第二次南征,周王朝中了地形不利的埋伏,六师皆灭。六师是多少人呢,古人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所以一个“师”就是两千五百人左右。六师就相当于一万五千人。而且这一万五千人是王朝的精锐之师,是王军。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当初商灭周兴的那一场牧野之战,不算那些虚头的临时奴隶,其实真正决战的,也不过是商王朝的两三万人马和周王朝的十几万联合军,周王朝自己的精锐部队,应该也就是三万人左右。

所以这次周王朝的损失相当大,而周昭王不应该在大败以后,满脑子急着复仇,不顾国力再次发动战争。这就如同当年的商纣王伐东夷一样,被套牢了不能斩仓止损,而是满脑子的再加仓加仓,直至最后崩盘。

兵败如山

如果说前两次南征,不管是周昭王还是满朝文武,都多少有点适可而止的心理,那么第三次南征,整个周王朝上下就只剩下一种声音,那就是“复仇”。堂堂大周朝居然中了楚国蛮子的诡讨导致“六师皆丧”,这是绝对要复仇的。

而就算楚国内部当初曾经有过投降妥协的声音,当周王朝的大军以复仇姿态压过来的时候,立刻也凝结成铁板一块了。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为了保命保家园,那是什么计策都不怕用上的。

沉船真相

于是,心怀恨意的“老百姓”献上了足以吸引周昭王会坐上去的豪华版高科技大船,最终把周昭王送到了长江底。

当然,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否能够造出如此高技术含量的船,正好开到江中心就会沉,而不是停在那里就散架了或者能够撑到过了江才散架之类的,大家自然还是有疑虑的。

所以还有另一种说法:据说当时楚昭王亲率大军南征时,楚国人吓得赶紧来请罪投降。请降自然会带礼物,还得是不轻的,分量十足的礼物——那就是铜山出产的一个天然铜块,重达几百斤;还有一块未雕琢的孔雀石,分量也不轻,足有百八十斤。

于是有了第三种说法,船是被压沉的。

天子与民众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当然,如果把第二种和第三种说法结合起来的话,那么这条船就万无一失地沉定了。

周昭王沉下去的那一片水面,后来被人们称为“天子湖”。

在大的船也保不了安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