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晚餐都没有怎么吃了,很多时候都是只喝点水就算了,也不感觉饿,还能坚持下去。大概十多年前,我去外地一个朋友家做客,晚上就住在朋友家,朋友的母亲晚上就不吃饭,仅仅喝一包酸奶就完事了。我当时还不能理解,纳闷好好的人晚上不吃饭,真是做摆啊。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才仅仅过了十几年的时间,我也踏上了不吃晚餐的道路。

有人算过,人这一生就是九吨食品的摄入量,谁先吃完谁走人。当然,这是玩笑,但里面还是存在一定科学道理的。

《风味人间》出来了,我是在电脑上看的,目前播出的两集都看了。你不能想象,一个不吃晚餐的人,饥肠辘辘地看美食片的那种煎熬。边看节目,边咽口水,肚子还要咕咕作响。节目看完了,真想叫一个外卖,或者自己直接到厨房里去做些什么吃吃,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忍住了。

《风味人间》的总导演还是陈晓卿,就是《舌尖上的中国》一二部的总导演,所以对他的片子还是有些期盼的。陈晓卿的那本《至味在人间》我也买了,写的是有关吃的散文,很对我的胃口,文笔不错。《舌尖三》换导演了,拍出的东西就不伦不类,看了以后我就写文吐槽了。后来到豆瓣上一看,大家的评论都是骂声一片,看来缺了陈的片子就是不好看。

所以对陈晓卿的片子是有一种期待的,《风味人间》看了之后,觉得这片子真的拍的扎实,也真值得期待。片子没有对准那些星级酒店或者米其林餐厅,而是对准了平常人的饭桌,对准了平常人的生活,从新疆到内蒙到西班牙,通过饮食来反映美食风情。

新疆的哈萨克族家里的手抓肉,腌制的马肉,安徽的火腿,深山的竹笋,新疆的蘑菇,台湾海峡上的旗鱼,西班牙的火腿,一幅幅美食画卷渐次展开,加上李立宏从容的旁白,怎不让人食欲大增。

《风味人间》和舌尖系列的区别在于,视觉放的更远,舌尖系列只是在中国拍的,但风味就把镜头对准了国外,西班牙、法国、伊朗、秘鲁,《风味人间》是国际化的视野来拍摄美食的澶变,讲述美食的故事。

第二集讲小麦,拍了小麦的发源地伊朗,还拍了登封邻邦的县域,拍摄青小麦的食品捻转,看到这里,觉得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关于捻转,我以前也写过文章推介,《风味人间》 能够发掘出来这种古老的吃食,也算是下了大工夫了。捻转的制作者就是那种朴实的农民,最后推荐自己食品说话时候都笑场了,对白明显是导演让说的,那种脸上不自然的尴尬,反倒显得更见真实。

拍到那个枕头馍的时候,我看到做馍的锅后面居然挂了一幅中堂和一幅对联,卖馍的老板也是有追求的,电视刚刚播出,网上消息说,他家的馍已经供不应求了,已经是一馍难求了。

《风味人间》刚刚播出了两集,每周仅播一集,有点吊观众胃口之嫌。好的片子还是值得等待的,《人生一串》我是一口气看完的,也是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看的,曾发愿吃遍片子里拍摄的所有串,有人问我,那大青虫的串、猪眼的串您也敢吃,我觉得我想试试。

等风味人间看完之后,我觉得我还会发愿,去沿着片子里的线路品尝美食,应该是很愉快的事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