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斯嘉麗和瑪拉都是聰慧美麗的女人,並且都與自己所愛之人一見傾心,然而他倆的人生命運在戰爭年代截然不同,根源在於她們的性格和麪對愛情的不同態度。當斯嘉麗終於醒悟過來,認識到自己真愛的人是白瑞德時,她就毫不猶豫的離開衛斯理趕到白瑞德身邊,表達自己對白瑞德的愛。

《亂世佳人》以女主人公的斯嘉麗的愛情糾葛和人生遭遇爲主線,生動的再現了南部種植園經濟由興盛到崩潰、奴隸制經濟爲資本主義經濟所取代這一美國南方奴隸社會的崩潰史。

電影《魂斷藍橋》拍攝於1940年,以兩次世界大戰爲背景,描寫了出身貴族、熱情浪漫的上尉軍官羅伊與出身平民、美麗純情的芭蕾舞女演員瑪拉之間的愛情悲劇,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以及門第觀念造成的不幸。

電影《亂世佳人》和《魂斷藍橋》是費雯麗奠定其國際電影巨星地位的兩部佳作。

戰爭、愛情和生活的磨難是這兩部電影的共同主題。

《亂世佳人》中斯嘉麗歷經重重磨難,戰勝千難萬險,爲愛堅守,電影的結尾,斯嘉麗對美好明天仍然充滿信心和希望;

《魂斷藍橋》種瑪拉迫於生計淪落風塵,最終在對愛情和美好生活的絕望中葬身滾滾車輪,香消玉殞。

兩部電影的女主人公均有英國電影巨星費雯麗扮演,一樣的驚豔美麗,一樣的氣質不凡,但是命運結局截然不同。

比較兩位女主人公的人生經歷,完全可以看出:紅顏未必薄命!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但是,性格迥異和對待愛情的不同態度是造成兩位女主人公命運截然不同的關鍵因素。

斯嘉麗與瑪拉在性格上形成鮮明的對比

1、斯嘉麗冰火交融的多元性格

《亂世佳人》中的斯嘉麗首先表現出的是冷酷自私,虛榮任性,不擇手段。

爲了報復衛斯理娶美蘭,賭氣嫁給了一點都不愛的查爾斯,把婚姻當兒戲;

爲籌集三百元錢稅款,就不惜搶走妹妹思艾倫的未婚夫弗蘭克,毫不顧忌姐妹情分;

爲了金錢嫁給自己內心厭惡的白瑞德;在經營鋸木廠時,她極盡軟硬兼施之能事,甚至不惜詆譭別人,以便招攬更多的生意。

當白瑞德提醒她不要坑害窮人時,她竟說:“偷窮人要容易和安全的多。”爲了生存,她的冷酷和自私表現的淋漓盡致。

但是,在戰火紛飛的亂世中,也不難發現斯嘉麗身上閃耀着人性的光輝:性格堅強、精明能幹、敢於擔當。

她是一個率直、堅強、嚮往生活的人,對將來充滿希望,具有一種強烈的身處逆境而不甘沉淪的精神和頑強的生活能力。

情場上的失意、內亂中的戰火紛飛、破敗家園的戰後重建、愛女的不幸夭折、丈夫的離家出走等都沒有使她向命運低頭和屈服。

她面對困難發出了生存宣言:“上帝爲我作證,我是不會屈服的,我要度過難關。”

她爲了與衛斯理的一言之諾,就在炮火連天中堅守在一座圍城裏爲自己夢中情人的妻子並護送其成功突圍;在照看美蘭的過程中,斯嘉麗這一人物形象也越來越高大,顯露出人性最美的光輝。

歷經千辛萬苦,死裏逃生,回到陶樂莊園,爲了帶領大家生存下去,她一改往日嬌小姐的惡習,整天辛勤的耕耘,甚至有勇氣開槍打死了闖進自己家園的北方士兵。

此時此刻,她就像古希臘神話裏的戰鬥女神,堅韌而高大,勇猛無比。

在那個風雲突變的亂世中,他牢記父親曾對她說過的話,面對艱難,她堅信明天一切都會好起來。

她的堅韌品格和擔當精神讓人敬佩!

2、瑪拉富於幻想、精神脆弱、懦弱悲觀的性格

作爲影片《魂斷藍橋》中的女主角,瑪拉對美好生活充滿幻想卻逆來順受,思想單純且心理脆弱,嚮往幸福卻缺乏擔當,面對現實懦弱悲觀,結果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被劇團開除後,瑪拉和朋友凱蒂陷入生活的困境。

當得知羅伊陣亡的消息,她被現實徹底擊垮了。

從表面上看,淪落風塵是瑪拉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因爲飢餓和貧困是很好的藉口。

實際上,根本原因是瑪拉麪對困境缺乏勇氣與信心,不敢直麪人生。

困難正如黎明前的黑暗。戰勝黑暗,必將迎來光明,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

最後的成功,往往取決於能否堅守到那最後的幾分鐘。

但是瑪拉沒有在困境中堅守,而是選擇了沉淪。

瑪拉在滑鐵盧車站拉客時意外的遇到羅伊,羅伊“死而復生”,兩人戰後重逢,但是自己已淪落風塵,無法面對羅伊。

因此,在歡迎兩人歸來的家庭宴會上,羅伊在瑪拉眼中看到了恐懼。

瑪拉向往幸福的愛情和美滿的婚姻,但是她既沒有勇氣毫無保留的向羅伊道出實情以求得寬恕,也不能繼續欺瞞羅伊,而將自己淪落風塵的事實永埋心底。

她無法承受這種良心的痛苦煎熬,也沒有繼續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氣,因此只能是用死來逃避。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瑪拉經不起打擊,更無法坦然,脆弱的性格是造成她悲劇的根源所在。

兩人對待愛情的不同態度

1、斯嘉麗對待愛情熱烈而執着,無怨無悔,永不放棄

斯嘉麗對待愛情熱烈而執著,不拋棄,不放棄,窮其一生,無怨無悔。

從她對衛斯理一見鍾情之後,不管情況如何變化,不管遇到多少困難和挫折,即使他已經娶她人爲妻,她甚至都不曾想過就此妥協和放棄。

爲了這份“糊塗的愛,盲目的愛”,她衝破禮教,打破矜持,主動向衛斯理表明心跡。

當她得知衛斯理和美蘭訂婚的消息屬實後,因愛生恨的她賭氣嫁給了美蘭的兄弟查爾斯。

查爾斯戰死沙場,斯嘉麗對衛斯理的愛也更加執着。

她長久地、勇敢地、默默無聞地奉獻着盲目但純真的愛,她將對衛斯理的愛當做自己奮鬥生活的精神支柱。

她擁有對愛情的絕對信仰,只是在守望愛情的征途中搞錯了對象。

她對於衛斯理的愛情就像是水中花,鏡中月那樣的虛無縹緲。

熱戀一個有婦之夫,自然違背道德倫理,但是她的這種愛是執著、純真而感人的。

“自從衛斯理帶着燦爛的光環闖入她少女玫瑰色的夢幻,她便毫無保留的奉獻出盲目而純真的癡情。”

對斯嘉麗來說,衛斯理就是她的全部。

她的整個生命都是爲他而存在。

她爲他癡、爲他狂,爲他奉獻了一切:美德、尊嚴、親情、靈與肉和青春。

正是斯嘉麗對待愛情如此的始終如一,絕不會心猿意馬,始終沉醉在一廂情願的單相思中,她纔沒有用心去發現自己的真愛,也多次失去了發現真愛的機會。

她對不愛自己的人愛得死去活來,全然不知道白瑞德也癡心的愛着她。

白瑞德這個影響斯嘉麗一生的男人,在見到斯嘉麗第一面時,就愛上了她。

白瑞德總是在她最彷徨、最無助時給她幫助和溫暖。

白瑞德說:“斯嘉麗,哪怕是世界末日,我都愛你,因爲我們太相似了,我們都太壞了:自私、狡猾,而且都善於識穿別人的僞裝。”

也許,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相似的性格使他們相互吸引,這樣的愛,是自然之愛、原始之愛、精神之愛、靈魂之愛。

然而,女兒的不幸夭折,美蘭的病逝,衛斯理的出現,再次讓兩人關係緊張。

她對衛斯理的不能忘懷,使白瑞德傷透了心,因此他選擇了離開斯嘉麗。

失去了才知道珍貴。

當斯嘉麗終於醒悟過來,認識到自己真愛的人是白瑞德時,她就毫不猶豫的離開衛斯理趕到白瑞德身邊,表達自己對白瑞德的愛。

雖然白瑞德還是離開了她,但是她並沒有絕望,電影的結語:

“明天我會想出一個辦法把他弄回來,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這句話向我們昭示着,斯嘉麗會爲真愛而拼搏,會爲真愛再做執著的追求。

2、瑪拉對愛情被動消極和輕易放棄

瑪拉向往美好的愛情,但是她是被動、消極的等待愛情的到來,遇到挫折則輕易放棄,缺乏堅守愛情的毅力和維護愛情的勇氣。

當初瑪拉與羅伊在橋頭一見鍾情,羅伊的英俊瀟灑、活力四射、充滿激情激活了少女瑪拉的愛情,但是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發展始終是在男主角的積極推動下發展起來的。

兩人在地鐵裏躲避轟炸時的談話表現出了兩個人決然不同的性格。

羅伊和瑪拉在燭光俱樂部隨着悠揚的音樂翩翩起舞,瑪拉認爲戰爭時期談戀愛毫無意義。

而羅伊認爲在死亡陰影籠罩的戰爭時期能認識瑪拉使他感到比和平時期更具有熱情。

儘管對美好的愛情充滿了渴望與憧憬,但是由於缺乏足夠的愛情原動力,因此當愛情遇到挫折時,瑪拉就只有輕易放棄,經不住時間和苦難的考驗。

當她無意間在報紙上得知羅伊陣亡的消息時,她的內心是那麼的脆弱,她的愛是那麼的不堪一擊,以至於她在羅伊母親面前語無倫次,弄的羅伊母親莫名其妙,憤然離開。

她以爲羅伊已死,於是放棄了一切希望,成爲了妓女。

難道一個女人在國家處於戰時情況下、生活面臨極端困難時只有淪落風塵纔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嗎?

斯嘉麗在美國南北戰爭中處在戰火紛飛的圍城中仍然堅強生存,成功突圍,戰後能夠放下嬌小姐的身份下地耕作以養家餬口,瑪拉爲何不能放下芭蕾舞演員的身份到工廠做工或到飯店幫工以養活自己呢?

因此,當在車站招攬生意的瑪拉,見到“死而復生”的羅伊時,一切都已經晚了。

當兩人緊緊相擁時,瑪拉花落的晶瑩的淚滴中,所包含的不僅僅是喜悅、激動,更多的是悔恨、無奈。

面對羅伊的再一次求婚,瑪拉的心中比喜悅更多的是撕心裂肺的痛。

羅伊帶瑪拉回到莊園,瑪拉心中卻藏着深深的恐懼。

退一萬步,即使不與羅伊結婚成家,也可以選擇離開羅伊,讓時間去醫治心靈的創傷,若干年後也可以開始新的生活。

然而,瑪拉還是逃離了莊園,在滑鐵盧大橋上孤獨絕望,萬念俱滅,最終走向了疾馳而來的軍用卡車,以自己的極端不負責任的解脫造成了羅伊終生的痛苦。


斯嘉麗和瑪拉都是聰慧美麗的女人,並且都與自己所愛之人一見傾心,然而他倆的人生命運在戰爭年代截然不同,根源在於她們的性格和麪對愛情的不同態度。

瑪拉的悲劇命運源於她太脆弱了,面對生活的磨難缺乏堅持鬥爭的勇氣和信心,而採取妥協和逃避的方式。

而斯嘉麗面對一連串的逆境和挫折,不屈從命運的安排,依然對美好生活充滿信心,積極勇敢地追求幸福。

因此,可以說:性格和觀念決定命運!

如果女性想要掌控自己的命運並追求想要的幸福,就必須有自主的能力和一顆百折不撓的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