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懷化11月9日電 (通訊員 楊娟)“老舒人勤快,敢想敢闖,今年又擴種了2畝油茶,前不久還主動遞交了脫貧申請書。”11月9日,在湖南懷化辰溪縣譚家場鄉王洋屯村的一片油茶林裏,村黨支部書記羅運庚指着不遠處一個正在忙碌的身影說道。

舒均來與老伴李珍蘭在清理油茶籽。 楊娟 攝

羅運庚口中的老舒就是舒均來。他是村裏第一個種植油茶的人,並帶領30餘戶農民發展油茶產業,面積達200餘畝;他也是村裏第一個種植金銀花的人,家庭經濟狀況實現了從“一窮二白”到萬元戶的跨越;他還是辰溪縣第一個種植蘆筍的人,畝產值有望達到6000餘元。

今年70歲的舒均來與老伴只有一個出嫁的女兒,一家人因缺勞動力致貧,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但勤奮的舒均來不等不靠,第一個在村裏嘗試種植油茶、金銀花、蘆筍等產業,還養了60多隻雞鴨,帶領村民“闖”出了脫貧致富路。

舒均來帶領200餘名羣衆挖通的便民路。 楊娟 攝

王洋屯村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村,山多地少,村民收入來源少,發展油茶產業是帶領羣衆增收的有效途徑。“2009年,我們動員村民們種油茶,第一個就想到舒均來。”羅運庚介紹說,舒均來有想法、肯幹、敢闖,當年率先在村裏種植了3畝油茶。

不懂技術怎麼辦?舒均來跑到百里開外的辰溪縣城,找農業局專家學習種植技術,向農技人員請教,慢慢摸索。加上成爲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有了“一對一”的結對幫扶人,憑藉着一股幹勁,舒均來克服了技術難題。2016年,他種植的油茶終於有了很大起色,不僅自己擴大了種植規模,還將技術教給村民,帶領全村30餘戶農民種油茶。現在,油茶已經成爲該村支柱產業之一,村民戶均收入增加了4000餘元。

貧困戶羅寬生因爲缺技術致貧,過去守着幾畝薄田過日子,一家人生活清貧。2016年,在舒均來的帶領下,羅寬生種了2畝多油茶。今年,他家部分掛果的油茶豐收,增加收入將近4000元。“等全部掛果了,估計能掙1萬多元呢。”

前些年,舒均來發現金銀花產業市場前景好,又去辰溪縣的黃溪口鎮、漵浦縣龍潭鎮、邵陽市隆回縣等地學習金銀花種植技術,回村後試種了3畝金銀花,並逐步將面積擴大到5畝,僅這一項收入就達1.2萬餘元。

去年,看到縣城裏各大餐館的蘆筍特別喫香,都是從漵浦縣進購,舒均來就多次來到漵浦舒溶溪鄉學習蘆筍種植技術,回來後就摸索着幹,成爲辰溪縣第一個喫“螃蟹的人”。“等明年豐產了,大概能掙2萬餘元。”舒均來樂呵呵地說,等技術成熟後,要帶領村民們學會這個掙錢的好門路。

“他不僅敢想敢闖,還十分關心村裏的公益事業。”王洋屯村主任李佑六說,早在2001年,舒均來就帶動村裏200餘名羣衆,投工投勞挖通了該村連接漵浦縣小江口鄉的6公里山路,極大地方便了兩地羣衆。“當時他們自帶棉被,晚上就住在山上。”

“自己還能動,就要自己做。坐在屋裏等幹部送、伸手問政府要,丟人。”在油茶林裏,舒均來一邊剪枝,一邊將散落在地裏的油茶籽放進簍子裏。他說,“不能給黨和政府拖後腿啊。”(完)

【編輯:白嘉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