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等到《花木蘭》,一部貼着“木蘭”標籤,海報也極爲相似的華語網絡電影就上線了。網絡大電影《木蘭之巾幗英豪》中,導演卻一改經典的木蘭形象,故事更是背離了我們熟悉的“唧唧復唧唧”。

受新冠疫情影響,多部好萊塢大片取消或延遲了原定的全球放映計劃。

羅伯特·帕丁森主演,馬特·裏夫斯執導的《蝙蝠俠》;

《黑道家族》的前傳電影《紐瓦克的諸多聖人》;

巴茲·魯赫曼執導,奧斯汀·巴特勒、湯姆·漢克斯主演的貓王傳記片;

威爾史密斯主演的網球題材電影《國王理查德》。

其中,最讓人惋惜的莫過於迪士尼出品的真人版《花木蘭》。

妮基·卡羅、李連杰、甄子丹、鞏俐、劉亦菲

影片主創陣容的豪華度讓人們側目,全華裔明星的陣容更增加了話題性,讓它成爲最受中國觀衆期待的好萊塢年度大作。

3月13日,片方宣佈全球撤檔,北美上線日期也延遲至7月24日。

安全優先

待到春暖花開日,我們自會和電影再相逢

可華語網絡大電影導演卻等不及了。

未等到《花木蘭》,一部貼着“木蘭”標籤,海報也極爲相似的華語網絡電影就上線了。

《木蘭之巾幗英豪》

牙牙學語始,我們就聽過木蘭故事。

小學課堂之上,更是曾被要求理解背誦《木蘭詩》,至今還會依稀記得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替父從軍、衛國戍邊,詩詞中,“木蘭”集孝、義與一身,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

90年代,動畫大佬迪士尼推出動畫版《花木蘭》。

好萊塢編劇再創造後,木蘭有了柔情的一面,對替父從軍、成爲英雄有了更獨立的認知,還與將軍李翔有了感情線。

木須龍、蟋蟀的加入,又讓“木蘭”平添了童話公主色彩,可看性大大增加。

木蘭形象陌生了,故事性卻增強了,距離觀衆也更近了。

替父從軍的孝、衛國戍邊的義,以及女性成爲將軍設定下暗含的女性的自覺。

動畫版《花木蘭》之後,木蘭形象越來越豐富,但木蘭核心設定並沒有變,故事也都以《木蘭詩》的詩詞做爲創作的基礎。

網絡大電影《木蘭之巾幗英豪》中,導演卻一改經典的木蘭形象,故事更是背離了我們熟悉的“唧唧復唧唧”。

片中,木蘭不再是替父從軍的士兵,反而成了鎮守一方的大將軍,其面對的敵人也不再是柔然可汗,而是柔然公主。

她與李翔將軍感情線也成了她與雲中城守將拓跋將軍間的親如兄弟的好友之情。

當然,導演有權力在傳統故事的基礎之上創造新的人物,續寫“木蘭”的故事。

《木蘭之巾幗英豪》所呈現的內容,卻只是一個零散、混亂的戰爭片段,甚至連最基礎的邏輯都難以自洽。

除了性別,她與英雄花木蘭幾乎毫無關係。

爲了拯救雲中城,木蘭率領軍隊救援,用一身武藝抵擋敵人的進攻,用自己的計謀重燃士兵們的信心。

可謂有勇有謀。

下一秒,她卻棄自己的士兵與不顧,獨闖敵營,被柔然別帥鯤鵬所俘獲。

三連、大招還沒用,木蘭就被困敵營。

塑造英雄的方式有很多種。

一夫當關的英勇、龍城飛將的忠勇,火燒赤壁的智勇,千里走單騎的義勇...

本片在塑造木蘭形象時卻採用了最蠢的一種,用反派敵人的低智來凸顯主角的睿智和英勇。

初見木蘭,鯤鵬就唱了一出東北二人轉,自稱是流落至柔然敵營的關外人,要來營救花木蘭。

別說木蘭不信,他的口音早就出賣了他。

一計不成,鯤鵬又誣告木蘭是殺害柔然大汗的兇手,號召柔然部族追殺她。

兩方交戰,用大汗的死刺激部族的仇恨,進而實現自己統一中原的目的。

雲中城危在旦夕,自己也成爲柔然仇敵,如此窘境之下,木蘭又一次隻身赴敵營,想用一死拯救百姓。

悲壯、感人,觀衆的情緒將被激發之時,柔然公主卻突兀地入場,親自解釋原委,拯救了木蘭。

還與木蘭詮釋了一出姐妹情深。

“你要是個男的,我絕對嫁給你”

“我要是個男的,我絕對娶你”

如此重口味的設定、如此撼人心魄的臺詞,你還敢信她是花木蘭嗎?

或許,導演拍的壓根就不是木蘭

在這個拼湊而來的故事裏,歷史背景被刻意的淡化,也不存在生動的人物,前後情節線索更是缺少關聯,不斷上演蛇形走位。

只要導演開心,他完全爲主角換個名字,甚至更換主角的性別設定。

“花木蘭”熱度高,它便是“花木蘭”;“辛棄疾”熱度高,它便是“辛棄疾”;“狄仁傑”熱度高,它便是“狄仁傑”。

網絡電影出現後,它拆解了傳統大熒幕電影營造的集體造夢,讓夢與觀衆的聯結更緊密,能夠更快速、自由的呼應觀衆的需求。

觀衆喜歡“花木蘭”,網絡電影便能創作“花木蘭”。

這原本是網絡電影的優勢,卻被網絡大電影導演誤用,讓電影成爲博流量、秀下限、炒看點的工具。

如果真人版《花木蘭》不存在,那《木蘭之巾幗英豪》還會拍攝,還會上線嗎?

它還算是電影嗎?

碼字民工:小配角

免費編輯:威震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