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能够佐证正史吗?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下野史是什么,再来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野史的名字,在唐朝就有了。

可见在唐朝已经有了野史的名字,而且唐朝也有很多以野史命名的著作,如《野史甘露记》、《大和野史》。唐朝以后,以野史命名的著作就更加多了,如宋朝的《江南野史》、清朝的《南明野史》等。

但是其实,不是所有的野史都会以“野史”命名,大部分野史的命名多种多样,并不局限于“野”字,如宋朝的《百川学海》,元朝的《说郛》,清朝的《明季稗史》。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野史的几个特点。


(1)所记的史料多出于闻见

野史的史料相对正史来说,缺乏严谨的考究,多来源于口碑相传,道听途见。

在还没文字的时期,那时的史料大多都是各个部族的长老口口相授,这种通过听闻得来的事实,越传也就越跟事实有点偏离并加上了些传奇色彩,可以说是“还没文字记录的野史”。

有了文字以后,人民为了怀念先古圣贤,也会将这些道听途说的见闻记录下来,这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野史了。

到了殷商以后,已经有了官方设置的史官,但是由于官方所著的史料大多是给帝王看的,主要记录一些军国大事和朝廷变故,以及一些总结的历史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普及到民间,因此民间这些野史传闻还是非常多,人民会将自己亲自所见或者道听途说的事件记录下来,以作留念。


(2)记事较少忌讳

正史一般由官方指定,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立场,因此记录的史实也会有忌讳,而野史就丰富多了,各种宫廷秘史,帝王将相,奇闻异事都可以记录。

由于野史比较自由,大多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日记,就是写给自己看的,因此较少忌讳,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所见所闻而写,不用受太多的束缚,因此可以从各个方面记录,而这样也更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反应历朝历代的国事、军事、人物轶事、婚姻情况、风土民情等。


(3)体裁不局限

正史一般为纪传体或者编年体,到了乾隆年间,在编辑《四库全书总目》的时候,确定了以纪传体为正史,并诏定了《史记》到《明史》等24部史书为正史,私人不可以擅自修改增加,这可以说是官方对正史所作的一次权威性的界定。

而野史因为是民间所作,体裁就不受局限了,多种多样,散文、诗歌、杂录,甚至小说的形式都有。


(4)作者多非史官

可以看出,正史与野史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是否官修,一般由官方指定并受帝王承认的史书即为正史,而民间自己所著的史书即为野史。

在先秦时代,民间的野史已经开始发展了,由于官方记录的正史涉及的范围比较少,因此很多诸子百家都会自己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一些朝廷趣事、名人轶事,因为这些都没被官方承认指定,因此只能算在野史的范畴之内。

此后一直到清朝,各个朝代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野史存在,因为那些官方的史书大多是史官听从君王之意而做,装腔作势,写一些歌颂君王的事迹,因此为民间的一些文人墨客所不屑,因此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见解,将一些值得记录的事情记录下来。


(1)野史与正史内容上的区别

野史跟正史在内容上有很多的区别,主要为以下两点。

①野史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涉及面较广

上面我们说过,正史主要为帝王服务,记载的内容都是有选择性的,主要记载的内容也大多为朝廷的大事,而野史就不同了,野史记录者经常会如《搜神记》所说,“缀片言于残阙 , 访行事于故老”,将上到朝廷,下到民间百姓的各种事情都记录下来,包括剑客侠事、绿林豪杰、文人轶事、帝王爱好等等多方多面,内容比正史更加丰富多彩,涉及面也更加广。


②野史更加趣味性

野史不像正史那样严肃,在内容上记录了很多趣事,因此也更加有趣味性。这也是野史为何会在民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野史记录了很多名人趣味,帝妃秘史,不仅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而且也能让人读了感到趣味,成为茶余饭后与人交谈的话题,而且这种趣味的史料也更容易让普通人理解。


(2)野史对正史的佐证

野史能够佐证正史吗?有一些野史是可以佐证正史的。

①对一些帝王避讳的事情有一定的佐证作用

正史对一些帝王负面的事情总是记录寥寥数笔,不会过多描述,使得我们无法详细地了解事情的原委与真实性,而此时民间野史的存在就刚好补了这一缺憾,可以对这些帝王避讳的正史起到一定佐证的作用。

比如《史记》中对周昭王的事件只描述了短短几句,“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从这几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的东西很少,只能知道表面,而通过一些野史杂谈,诸子百家的记录,我们可以多方面了解到周昭王事情的原委,是因为周昭王南下讨伐荆楚,然而失败最后溺水而亡。

又比如唐玄宗这个复杂又有点荒唐的帝王,正史中对其荒唐的部分记录较少而且隐晦,而《开天传信记》、《开元天宝遗事》等这些野史,就大量记录了唐玄宗前期的励精图治和后期的荒唐事情,像宠爱杨贵妃,重用杨国忠而自己沉迷于酒色等事情,这些正史都是不敢过多描写的。

由此可以看出,在一些帝王避讳的事情上,正史大多一笔带过,此时野史对于正史是有一定的佐证作用,可以让人更加详细多方面了解事情的原委。


②在一些记录不完善的历史上,野史对于正史的佐证

有一些正史在一些历史上记录缺乏,特别在先秦时期更多,而此时这些野史就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这时的野史不只是佐证正史,更是作为正史的一些参考依据。

在殷商之前,还没正式的史官,因此史料来源大多是野史记录,口头相传 ,连《史记》中也是对于殷商之前的记载也大多是来自野史的记载,因此其实在历史上,是先有野史,才有正史。

我们熟知的《春秋》、《战国策》,从一些方面来说,也可以算是野史,然而在正史记录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它们都成为研究春秋战国非常重要的事实依据,是对正史的佐证和补充。

再往上说,正史对于三皇五帝的记载,无疑也是来自野史的记录和一些民间传说。

因此,在一些记录不完善的历史上,野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史是有一定的佐证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野史在一些情况上是可以佐证正史的,当然也是个别的,也是需要逐一甄别的,有的野史真实性比较高,而有的野史受太多的个人因素影响和口头相传的失实,会有一些错误的存在,所以野史佐证正史只能说存在一小部分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