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許昌的李女士突然發現,在讀二年級的女兒多多,眼睛裏會時不時冒出一些小紙片,一個多月的時間,竟多達幾十片。據瞭解,有兩名小男生按住女兒,另外一名小男生則負責往女兒眼睛裏塞紙片。

孩子眼內被塞入數十張紙片,視力受損嚴重,校長卻稱施暴者沒有惡意

事件發生後,當地教育部門立即全力以赴給多多進行治療,並及時與涉事學生家長聯繫。事後多天內,家長髮現孩子眼睛仍有紙屑出來,送於當地醫院進行了進一步檢查。治療之後,北京同仁醫院得出:眼睛裏已經沒有紙片和症狀,可以回家的結論後,11月12日,在確定多多同學眼睛沒有異常情況的基礎上,經幾方協商一致,各自按照應當承擔的責任簽訂了賠償協議。

被欺負長達1個月,孩子爲啥不和媽媽說?

校園暴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遙遠。有人針對河北的中小學生做過關於“校園欺凌”的調查,發現在小學階段,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在初中階段,每8個孩子就有一個被欺負。信息爆炸的時代,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可以幾秒內傳遍地球的每個角落,校園欺凌,也因爲頻頻曝光,才引起大家的重視。

孩子眼內被塞入數十張紙片,視力受損嚴重,校長卻稱施暴者沒有惡意

很多家長覺得網上關於校園欺凌的報道很多,但是身邊卻很少聽說有人有這方面的遭遇。騰訊曾發佈過一則關於校園欺凌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受到欺凌後,只有不到40%的孩子會告訴成年人,30%的孩子會選擇沉默。所以校園霸凌就在這種無聲無息的氛圍下默默滋生,直到一次次大型的欺凌案件被曝光後,家長才感嘆怎麼會有怎麼殘忍的孩子。

孩子被欺負了這麼久,爲什麼就不敢和家長說呢?關於不告訴父母的原因,許多回答是“父母工作忙”“父母管不到學校的事”,也有的孩子覺得告訴了父母可能被欺負的更慘。最可怕的是,不少孩子不敢和父母說的原因是“說了也沒用,還可能被父母訓斥”。

孩子眼內被塞入數十張紙片,視力受損嚴重,校長卻稱施暴者沒有惡意

一件事情,孩子與成年人的認知是不一樣的,孩子不會從事件中分析出事件的性質,導致很多孩子可能覺得被欺負的事情並不嚴重,孩子就選擇了忍讓,認爲能接受、忍過去了就行。甚至有的孩子被欺負以後,還以爲小朋友在和他開玩笑,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有的孩子擔心說了以後,不但得不到爸爸媽媽的幫助,反而被父母責怪,甚至覺得父母也解決不了問題,可能被欺負的更嚴重。

如果孩子被欺負後,不敢和家長說,一定是家長教育出了問題。“爲什麼那個同學只欺負你?”“以後別和那個同學玩了”“你要和同學搞好關係”我們都應該明白,比校園欺凌更可怕的,是對欺凌的漠視。

孩子,你欺負同學的樣子真醜

“你知道我大哥是誰嗎?”在學生時代,每個男生心中都有一個陳浩南。看誰不順眼,誰給老師打小報告,不管什麼事,都有一個共同的解決方式:放學別走,校門口等着!但更多時候,我們就是那個在校門口等着被打的人。

孩子眼內被塞入數十張紙片,視力受損嚴重,校長卻稱施暴者沒有惡意

心理學家李雪表示:霸凌者的內心,都有這樣一個童年關係模式,強大可以欺負弱小,弱小的就該被欺負。如果家長和老師不去告訴他們什麼是惡,什麼是善,他們就可能把別人逼死。校園欺凌的本質一種權利關係,是成人世界的不平等的一個變種,社會病態的一種表徵。

孩子眼內被塞入數十張紙片,視力受損嚴重,校長卻稱施暴者沒有惡意

校園霸凌背後往往是原生家庭殘缺、父母不作爲、學校監管確實、社會戾氣過重的一系列深層的原因。校園霸凌的情況通常是班級或學校裏的“小霸王”在學校裏會搞小團體、小幫派。武力爲尊的他們,是班級和學校裏的不安定因素,也會給普通學生帶來不安全感。也有一部分欺凌時間常見於高年級對低年級學生的恐嚇、勒索等等,這些學生通常家境不好,通過豪取搶奪的方式來獲得物質上的滿足。無論什麼原因,都是教育的關係,我們的父母沒有告訴孩子,你不是“古惑仔”,學校裏也不應該有“陳浩南”。

在不分對錯的年級,如果教會孩子善與惡

涉事學校校長表示:塞紙片的幾個孩子,他們沒有惡意。我們也相信,那幾個小男孩的確沒有惡意。7歲,連善於惡還分不清楚,哪來的惡意?

很多家長在帶孩子的過程裏,在面對孩子頻繁搗蛋的情況,要麼視而不見,要麼說出口的是:“小孩子嘛,都是這個樣子。”這樣的家長,並不是在保護孩子的天真,而是讓孩子善惡不分。“他還是個孩子”是家長慣用的說辭。但近年來,大衆卻越來越不接受這個說辭了,畢竟,年齡不是犯錯的理由。

社會是個大染缸,既有黑白,也有善惡。一百個家庭就有一百種不同性格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而父母就是這張白紙的描繪者。如果家長角色錯位,孩子可能就分不清自己做的事是對是錯。

孩子眼內被塞入數十張紙片,視力受損嚴重,校長卻稱施暴者沒有惡意

沒有被告知對錯的孩子,那她周圍的環境,接觸到的人和物,都可能成爲自己的行爲模式。如果家長不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那麼孩子可能覺得只是在開玩笑;如果家長不告訴孩子,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則的,那麼他可能以爲所有的事情都是以自己意志爲準則的;如果家長不告訴孩子善與惡的分別,他們可能以惡爲善,受人傷害,也可能因爲沒有善惡之分,傷害了別人。

孩子不分對錯,將來惹了禍,家長真的兜不住。

文/河北青年報實習記者李沛霖 記者陳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