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離石

  圖爲任家溝吉平家種植的籽用西葫蘆喜獲豐收 任建忠攝

  “今年種了15畝籽用西葫蘆,產量達到4000餘斤,按每斤5元算,總收入近2萬多元。”11月6日,呂梁市離石區馬家溝村委大院,雒俊旺正在清點賣掉西葫蘆籽的錢,這些西葫蘆籽是定向銷售給呂梁市寶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的。

  49歲的雒俊旺出生在山西梁峁交錯、溝壑縱橫的呂梁離石信義鎮馬家溝村,祖祖輩輩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貧困如影隨形。

  “村裏的幾畝地也沒有什麼產出,養家餬口都成問題,大部分人都搬到城裏住了,我倒是成了村裏的硬勞力。”雒俊旺苦笑着告訴記者,馬家溝村原來有300餘口人,但“一沒產業,二沒項目”養不住人,現在村裏常住的人不足百人。

  窮鄉僻壤沒收入,千方百計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是頭等大事。村民日常收入主要是進城務工,大部分人靠在建築工地勞動和貨運出租掙錢餬口,能守家在地裏“刨活法”是許多人的期盼。

  “馬家溝村、任家溝村一直以來都是靠天喫飯,產業是制約村子脫貧的瓶頸。而作爲農委派駐的第一書記,應該把產業放在最前,讓貧困戶回到土地、用自己的雙手去致富,是學農人的初心”信義鎮馬家溝村第一書記趙巖說。

  變化始於2017年,當時還在西屬巴街道辦袁家嶺村任第一書記的趙巖被派往信義鎮馬家溝村擔任第一書記,之後,解決增收問題成爲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脫貧攻堅的主要目標。爲了拓寬村民增收渠道,趙巖幫助馬家溝村探索種植業新路子,努力調整種植業結構。

  2018年,經過多方諮詢和實地考察,當地充分結合本地土壤、氣候特點,動員示範戶率先引進籽用西葫蘆進行試種,引導村民進行大面積推廣種植,並與寶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簽了訂單合同,共發展籽用西葫蘆種植戶58戶,種植面積達700畝,產量5萬餘公斤,產值50餘萬元。

  經過一年的種植推廣,籽用西葫蘆項目成爲當地農民脫貧增收的渠道之一。

  籽用西葫蘆,種植簡單,易管理,但經濟效益比玉米高。“種地咱是老把式,企業提供種子還簽訂單,政府發放化肥,專家還常來技術指導,今年的籽用西葫蘆收成纔有保障。”任家溝的村民吉平這回心裏有了底,還兼職幹起了技術顧問。

  寶源公司負責人裴誼君介紹,明年爭取把種植面積擴大到外縣,規劃種植面積達到10000畝。(郭炳中 任建忠)

  今日離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