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十月,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白热化阶段,在指导员冷云的率领下,与日本伪军展开激烈战争,她们是正值韶华的姑娘,其中最大的不过23岁,最小的年仅13岁。在战争军队里,她们的作用就是引开敌军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脱离敌人的攻击。这些姑娘确实做到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背水一战。

  她们是第二陆军第五军妇女团的女兵。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与伪蒙军、伪满军勾结联合,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这场战争,让东三省的平头百姓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东北抗联合军第四军、第五军为了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在转移过程中,我军遭到日军多次的围追堵截,牺牲大量抗联的战士。

  在西移中,抗联军第五军第一师有一个一百余人的队伍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他们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这时后方的敌人也在层层逼近,在面对前后无退无进的情况下有八名女兵站了出来。以冷云为首的八位姑娘担当起了为大部队殿后的重要位置。抗联战士们发现了逼近的日军,集体着急向包围圈外冲,而冷云带领七名女战士卧倒,从背后袭击了逼近的日军,掩护着大部队,以八人之力突围日军。面对后方忽然到来的攻击敌人慌了神,以为中了这里的大量埋伏,急忙抽出部分兵力向这八位女兵换机。就是这还击慌乱的时候,大部队趁机合力抗争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

  壮烈的话语,不顾个人安危奋起的女战士,她们为了大部队的顺利转移,为了减少牺牲,也为了能尽早让全国解放百姓安定选择了最壮烈的方式去结束去抗争。这是一场惨烈的战役,她们背水一战弹药散尽。日军发现了所谓的“埋伏”不过是八个姑娘,逼迫她们投降。虽然年少,她们却没有一个人低下头,没有一个人停下抗争的脚步。

  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扔出了最后一个手榴弹,敌人集体卧倒躲避的时候,她们高唱着国际歌集体投江,壮烈殉国。那一年,她们最小的女战士才13岁。

  为了纪念她们,1986年9月7日,这里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战争是残酷的,国家安定是无数先辈的血泪换来的,为了国家大意,为了民族抗争胜利,也为那些生灵涂炭的百姓还能过上好日子,虽然是姑娘,她们毅然决然选择了最壮烈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保护大部队。她们没有成为别人的俘虏,她们虽死,可一腔热血、为国捐躯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人世间,永远值得所有国人尊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