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孟浩然,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作爲盛唐時的一位著名詩人,他雖然滿腹才學,但是他的命運卻非常坎坷,遠不如李白王維等人幸運。他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一直迫切的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而躋身權貴之間,但是老天爺就是愛那麼與人開玩笑,有的人金榜題名很容易,但是有的人卻屢屢落地弟,孟浩然就是後者。

在他40歲那年他又到長安去參加科舉考試,但是卻仍舊沒能中榜,是在開元十六年,他去洛陽遊覽,在那裏停留了半年,於第二年秋天他又再次動身前往吳越。他這一路走來,歷經艱辛,也發出無數感慨,是他從洛陽動身去吳越的前夕,他寫下了一首詩,今天爲大家分享的就是他的這首《自洛之越》。

自洛之越

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

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

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在這首詩的開篇中,詩人對自己的一生髮出了強烈的感慨,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個三十載呢?可是到如今卻還是文不成武不就,離功成名就還遠的很。從"遑遑"兩個字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一種忙碌,詩人年少時就開始讀書,一刻不敢放鬆,就希望能夠逆境崛起,但事實確實天公不作美。

而書中的"書劍兩無成"其實是有典故的,項羽在年輕的時候就學書不成,去學劍卻還是不成,詩人用此表達自己內心的激憤,不是說他天資不夠,也不是他不肯勤學苦練,但是命運就是這樣不公平。所以既然老天爺不願意讓他如願,那麼也就只好苦中作樂。

在奔波之長安和洛陽的時候,他已經厭倦了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都充滿了風塵的感覺,於是他就想要到吳越去尋找山水之間的情懷。這首詩的頜聯所採用的是倒裝句,既符合格律,同時也是在強調自的對時間那種你爭我奪勾心鬥角的厭倦之情。

一場失敗一次兩次並不是不能接受,但是想到詩人在短短半年之內無數次奔波求走,但是卻都毫無結果,他的心灰意冷也是可以讓我們理解的。所以他終於放棄了曾經的一切,行走于山水之間,希望能夠在大自然的清幽之中解除心中的抑鬱。

接下來的兩句中,詩人所描寫的是自己遊玩山水的路線,乘船從洛陽出發,經過了汴河駛入運河,然後再由運河抵達杭州,並打算在此地遊覽太湖,最後再到永嘉去。這一路上他翻山越水,看遍了無數的美景,也參觀了很多的人文景觀,詩人用"長揖"來此別自己的仕途,很是灑脫還帶有幾絲幽默。

經過這一路行走,他終於將曾經的一切都忘卻,也不想再回到長安去了。或許在他的心中確實有過一片雄心壯志,但是他現在既然已經不能夠再被那裏所容納,還不如隱居於山水之間,以詩酒爲樂。有的人確實可以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那如果實在跌的累了,那麼休息休息,再次爬起也未嘗不可。

就是因爲這段時間的休息與調整,雖然他最終沒能夠如自己最初的願望進入仕途得一番發展,但是在文學上的造詣卻步步高昇,最終成爲令李白也演刮目相看的詩壇人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