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頭用重汁綠分染最最暗處,幹後用白粉提染最亮處,用重花青調整葉子的明暗大關係,反葉用三綠加白粉提染明亮處,最後用草綠罩染正葉。▼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二 步驟圖一:。

菊花入畫則稍晚,大略始於五代,比起梅蘭竹來說,表現菊花的作品則相對要少得多。根據畫史來看,五代徐熙、黃筌都畫過菊,宋人畫菊者極少。元代蘇明遠、柯 九思也有菊的作品。明清兩代畫菊的也不多。現有明代吳門畫派中最享盛名的畫家陳淳的一幅《菊石圖》藏於首都博物憤,這是本來就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菊花葉子畫法要領: 菊花的葉是單葉,也是完全葉。 互生,每節一片, 葉有柄(柄長1~2釐米), 柄下方的兩側有托葉或退化而無托葉。 葉 呈卵圓形或狹長圓形,長 三四釐米至15釐米, 邊緣有缺刻及鋸齒, 基部爲心形, 葉背生白色絨毛。 菊葉呈綠色。菊葉5出,互生,葉生長在枝梗的似節非節處。

菊花:花頭大小不等, 直徑自2釐米至30釐米都有, 單生於枝端或葉腋, 或排列成傘房狀。 菊花顏色豐富多彩,有黃·白·紅·粉·橙·泥金·褐色·嫩綠等等。

▼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一 步驟一:

先用淡墨勾出菊花花朵,抓住花朵的輕、柔的特徵。用線要穩健飄逸,保持花朵的生動性,用稍濃的墨勾出枝幹和葉子,注意它的結構和透視變化。

▼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一 步驟二:

用淡藤黃色着花朵底色,用花青分染正面可根據花朵的前後層次罩染幾遍,用花青分染正面葉子,並留出水線。反葉用汁綠層層分染,注意墨色的濃淡虛實變化。嫩葉可少加墨色。枝幹用墨綠分幾次罩染。

▼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一 步驟三:

將硃砂加曙紅調成中紅色分染花朵,用花青加墨繼續分染正面葉子,層次要清楚,反葉用三綠提染,嫩葉可稍少些墨色。這些可保持嫩葉的生動和活力。

▼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一 步驟四:

用曙紅分染花朵,待幹後用白粉提染,用三青平塗正面葉子,三綠提染反面葉子,然後仔細觀察。調整畫面的大效果,使整個畫面統一、最後蓋章。

三種 構圖 形式。

“上插”·“下垂”·“橫倚”三種範式:

“上插”就是花枝向上。佈局上要注意取勢,不是筆直書在畫幅中間, 應偏向一方, 應有長短·粗細·前後的變化, 以及枝幹·花朵的疏密對比, 並要避免平行。

“下垂”即花枝自上而下倒掛。 菊花在佈局上呈下垂的較多。可根據植物的生長規律,也可利用特寫的方法,取一二枝下垂花枝入畫。 下垂構圖應靈活處理, 沒有固定的程式。

“橫倚”草木·木本花都可採用。小幅的構圖,木本取其局部,草木取其花端, 但橫的一枝不可橫於畫中, 旁枝須有大小和長短, 這隨佈局的主次而定, 要求全幅緊湊得勢爲宜。

▼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二 步驟圖一:

用淡墨勾出菊花花朵,線條要流暢中有變化, 用稍濃的墨勾出枝幹和葉子,要有層次疏密變化。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二 步驟圖二:

用淡曙紅色分染花朵,要保持花朵的生動變化,花朵前後有致,層次分明。 用淡墨分染葉子和枝幹, 求得枝幹的變化和質感。反葉用嫩汁綠分染。

▼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二 步驟圖三:

用曙紅繼續分染花朵,根據花瓣的陰陽向背來調整深淺變化。 表現葉子,可用重墨繼續分染正葉,反葉用草綠分染。

▼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二 步驟圖四:

用白粉渲染(提粉)花朵,保持花朵的生動自然。 然後用汁綠罩染正面葉子, 反葉用三綠提染。 最後精心調整花與葉子和枝幹的整體關係。

▼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三 步驟圖一:

淡墨勾花頭,中墨勾莖,重墨勾葉。

▼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三 步驟圖二:

花頭平塗白粉,正葉用三綠加胭脂少許平塗,反葉平塗三綠。

▼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三 步驟圖三:

花頭用汁綠分染明暗,葉子用花青加墨少許分染明暗,反葉用赭石分染明暗。

▼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三 步驟圖四:

花頭用重汁綠分染最最暗處,幹後用白粉提染最亮處,用重花青調整葉子的明暗大關係,反葉用三綠加白粉提染明亮處,最後用草綠罩染正葉。

▼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三 步驟圖五:

用胭脂染葉子尖部,白粉染花頭亮部,最後調整畫面整體關係。↓↓↓

▼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四 步驟圖一:

淡墨勾花頭,中墨勾莖和杆,重墨勾葉子

▼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四 步驟圖二:

藤黃平塗花頭,三綠加胭脂平塗正葉,三綠平塗反葉,草綠刷地子。

▼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四 步驟圖三:

朱磦加赭石染花頭的明暗關係,(朱磦和赭石的比例變化染三個不同位置的花頭)。用花青加墨染葉子的明暗和遠近不同葉子的變化,並染地子的暗處。用花青染莖和萼片,赭石加墨少許染反葉。↓↓↓

▼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四 步驟圖四:

用草綠罩染葉子、莖、萼片,用藤黃罩染花頭,三綠加白粉染反葉。

▼ 工筆菊花畫法示範四 步驟圖五:

用花青加墨調整畫面葉片和地子的相關關係,藤黃加白粉染花頭亮的部分。最後整體調整完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