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機記錄最可愛的人,用筆尖訴說最動人的故事,去激勵更多的人不拋棄不放棄,便是我們毫不猶豫出發和義無反顧奔赴的全部理由。”

  這是一位記者朋友,在一路向南深入廣東線海防旅採訪回來後,告訴筆者的名言,那一刻,軍事記者的身影,在我們眼中,像邊防戈壁的小白楊一樣高大挺拔、傲然挺立。

  

  大家總感嘆張張新聞照片的精彩絕妙,但卻很少有人知道背後拍攝者的汗流浹背,昨天是記者節,在這個屬於他們的節日裏,他們依然奔波在新聞採編的前線。今天,讓我們調轉鏡頭方向,走進警官學院的校園,瞭解軍校記者的不凡生活。

  

  軍營中的光影詩人——程亞楠

  他,善於發現身邊景物的魅力;他,身着戎裝紮根軍營;他,用光和影創作着世間最美的詩。他,武警警官學院2015級學員程亞楠,世界攝影組織成員,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東方IC簽約攝影師,中國圖庫簽約攝影師。在他眼中身邊的每一縷光、每一絲影都是大自然的恩賜,光影的交織、變幻都在創造着世界上最美麗的詩篇。2017年7月,他的投稿被評爲“佳能感動環球攝影”人文組最佳單幅作品。攝影上的天賦也絲毫無法遮擋他筆上功夫的光輝,作爲新華社在內的多家媒體供稿人,各大報刊雜誌上頻頻出現他的名字。擔任學院新聞文化室助理員以來,他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多次圓滿完成了各級安排的大項活動,榮獲2016年、2017年學院優秀文化工作者,被戰友們成爲“軍營中的光影詩人”。

  

  

  光影軍營記錄人——王子銘

  夜已深,皓月早已高掛枝頭,他的身影仍在窗邊忙碌着,爲了將編輯的視頻精確到每一幀畫面,他上千次的重複着相同的動作——點擊 “暫定”按鈕、剪輯。他,武警警官學院2015級學員——王子銘,視覺中國、東方IC、光明圖片簽約攝影師,蘭州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在他看來,手中的相機就是他的 “第二生命”。馳騁於賽場,依舊能斬獲佳績,可記得,全國大學生信息設計創新實踐大賽,四川省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等電子計算機類賽事上的他也是屢戰屢勝,多次斬獲一、二、三等獎。別看他愛好廣泛、樣樣精通,但是在新聞工作上卻毫不含糊,入伍以來在軍報記者,中國軍視網,人民武警,警官學院微信公衆號等多家媒體發表稿件50餘篇,於2017年被學院表彰爲新聞報道先進個人,在領導戰友眼中他是不折不扣的文武雙全多面手。

  

  

  軍中攝影師——藍惟東

  每一個鏡頭背後,都有感動你我的故事;每一次光影記錄,都是浸潤心靈的回憶。他,武警警官學院2018級學員藍惟東,中共黨員,湖北棗陽人,人民圖片、光明圖片、東方IC、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2013年9月入伍至今,多次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人民武警報、人民網、中國網、中國軍網等各類媒體上刊發稿件,榮獲三等功兩次,優秀士兵兩次,優秀士官一次。“作爲一名兵記者,既要拿得了筆桿子,也要拿得了槍桿子”,這是他拿起相機的初衷,“我要用我的鏡頭捕捉身邊最美好的瞬間,用自己的方式將感人至深的精彩畫面採展現在大家眼前。”

  

  

  茫茫戈壁新聞人——牛小龍

  他,把筆鋒和鏡頭對準練兵場,用對戰友的真情記錄下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和一幅幅精彩的畫面。他,武警警官學院2017級學員牛小龍,中共黨員,新華社、人民視覺、光明圖片等媒體簽約攝影師,先後在各類報紙及網絡媒體刊稿500餘篇。他常年服役於地域複雜、氣候惡劣的北疆,在天山腳下摸爬滾打,穿越硝煙用鏡頭記錄邊疆武警官兵誓死保衛疆域平安的戰鬥風采。從他的作品中既能感受到天山般的氣勢磅礴,也能體味到溪流一樣的鐵骨柔情。其攝影作品《並肩作戰》在解放軍畫報舉辦的第一屆“聚焦訓練場”攝影大賽中獲得第一名,人物通訊《維族小夥的精武傳奇》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後受到中宣部新聞閱評小組表彰,個人榮立三等功兩次。從基層到院校,改變了地點,改變了環境卻永遠無法改變小龍茫茫戈壁新聞人的家國情懷。

  

  

  高原上的供稿人——楊浩

  他是武警警官學院2017級學員楊浩,他來自於青海高原的基層部隊。2009年入伍以來就擔任着單位新聞報道員一職,從事新聞報道工作9年,在武警總部、總隊指揮信息網及各類報刊上稿千餘篇,2013年至2016年,連續4年被原總隊評爲優秀供稿員。來自基層部隊的他,多了一些幹練,多了一些細緻,多了一些成熟,長期形成的沉穩踏實的性格,成爲了他供稿路上強大的助力。一首首婉轉的詩歌,一篇篇意蘊綿長的散文,一條條準確真實的新聞就像他供稿路上灑下的顆顆種子,如今它們早已長成茁壯的大樹和茂盛的鮮花。他的播種之路還在繼續,來自高原的供稿人還在創作,強軍興軍路還在向前。

  

  

  妙筆生花書軍旅——王新桐

  在各類新聞報道上從來看不到他的影子,卻時時能看到他的名字,他用馬良的神筆書寫着軍營中的點點滴滴,將軍旅生活寫得妙筆生花。他,中共黨員,武警警官學院2016級學員,入伍以來便擔任新聞報道員一職,時刻抓緊點滴時間認真研讀新聞書籍資料,潛心鑽研寫作之道,反覆總結琢磨經驗方法,堅持向《人民武警報》、《解放軍報》等軍內外報刊投稿,發表各類作品百餘篇。工作上,他嚴謹認真,一絲不苟,擔任學院新聞助理期間審覈新聞達千餘篇,確保了各級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有效性和準確性,踐行着一名新聞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從一名地方青年到一名合格軍校學員的蛻變讓他對軍營有了更深的理解,對自己本職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對新聞寫作這條路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筆下的件件小事妙筆生花,他紙上個個人物鮮活靈動,他仍不斷堅持着記錄下身邊的點點滴滴,見證着新時代強軍路上的改變,記錄着新時代強軍路上的改變。

  

  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在報紙上,看不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在路上。他們不僅是記者,更是軍人。他們可以爲了一個精彩的瞬間,在寒風中等候,在烈日下曝曬。他們的鏡頭裏總是缺少了自己,他們的筆尖下從未記敘過自己。而今天我們要爲這羣年輕的軍中記者們點贊,感謝他們的記錄,讓我們的生活更精彩。

  總監:黃永利

  副總監:陳濤

  主編:鄒偉

  責任編輯:崔志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