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 文 | 觀影君

終於,比正式上映日期晚了一個多月,我們還是等來了今年的“年度電影”《小丑》。它以某種潛伏的姿態,匿進網絡世界,化身一串接頭暗號式的鏈接,開始在雲端四處擴散。影迷們自取,免費,皆大歡喜。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小丑》海報

首部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漫改電影;豆瓣9.0,今年分數最高的電影;IMDb8.8,近十年來首部殺進IMDb TOP250前十名的電影,目前下跌至第16位;目前全球最賣座的R級片,票房已達9.7億美元,即將突破10億大關;北美上映時,不少影院甚至派有保安在場,防止可能出現的險情…毫無疑問,《小丑》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是現象級的。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FILM OF THE YARE

當好評鋪天蓋地而來時,往往使人很難冷靜。可越是集體火熱的時候,反倒更應該有自己的判斷,拒絕盲從。尤其是對於這樣一部“危險”的電影。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小丑》在大衆影迷間的反響很好,但在個別由影評人打分的專業電影網站上卻喫了癟,比如在爛番茄網站上的新鮮度就只有69%,MTC的評分59。相比之下,今年另一部大火的電影《寄生蟲》倒更像那種通喫八方的“神作” — 豆瓣8.7,IMDb8.6,爛番茄新鮮度99%,MTC評分95。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爛番茄新鮮度69%

有爭議就會有對立觀點,《小丑》是一部好電影,但它的好因爲很多電影之外的原因被嚴重放大了。

小丑這個角色對於觀衆而言不會是完全空白的。但凡是在流行文化和網絡世界浸潤過的,大都知道DC宇宙中這位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以及他那標誌性的綠色捲髮和紅色笑容。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又因爲希斯·萊傑塑造的小丑深入人心,所以這個角色是自帶偏見和預設的。你很難說服自己像接受一個完全新鮮的角色那樣去看待小丑,而《小丑》作爲介紹小丑起源的“前傳”電影,它的任務就是告訴觀衆:到底是什麼,製造了了小丑。

而亞瑟成爲小丑的這個過程,電影《小丑》給出的解釋並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01.俗套且刻意的劇情

《小丑》的故事不難懂,甚至還有些老套的。底層的邊緣人遭到社會壓迫,環境對個體的異化,這樣的故事我們沒少聽說,典型的電影有《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風雨哈佛路》《我是布萊克》《雪國列車》,包括《寄生蟲》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是類似的劇情。這些電影都可能誕生出各自的“小丑”,區別僅在於失控與否。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雪國列車》

《小丑》選擇了一條最極端的路,亞瑟失控了,他成爲了小丑。就像《Q Network Film Desk》所評價的那樣:“這部電影一開始就已經結束了,因爲除了最終的結果之外,電影絲毫沒有給其他可能留有餘地。”

最初的亞瑟和普通人一樣,他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母親告訴他,“要笑對人生,要面帶微笑,你的使命就是爲世界帶去歡聲笑語”。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亞瑟也確實是這麼做的,他扮成商演小丑,在音樂行門口跳舞招攬客人;他扮成病房小丑,逗那些住院的孩子們開心;他有一本小冊子,隨時記錄下好玩的段子,也願意站上開放麥的舞臺去講幾句。亞瑟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嘗試,他渴望融入集體,渴望被社會接納。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同時亞瑟很清楚,自己不會被這個社會和他人平等對待,因爲難以控制笑聲的身理疾病會帶來很大的阻礙和困擾。第一次遭受打擊,他痛苦地蜷縮在滿是垃圾的巷子內,但是忍住了;第二次遭受打擊,他撞碎了電話亭的玻璃,傷心與憤怒並存,但依舊忍住了;第三次遭受打擊,他開槍了。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這一個個破壞情緒的轉折點其實都是無由來的,無因無果,從天而降,算是強加的戲劇衝突,就像一隻無形的手摁住觀衆的頭,然後告訴你,“睜大眼睛瞧好了啊,現在要開始折磨亞瑟了”。這讓亞瑟這個角色沒有任何自己獨特的性格或者經歷。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電影中的黑白對立更是簡單粗暴,對於富人的描寫也還是刻板印象,他們鄙視窮人,將其稱作“小丑”,享受着高高在上的地位以及金錢帶來的喜悅。而底層民衆也看不到任何互相幫助,報團取暖的舉動,一個個都是身處混亂,同時還忙着製造混亂的失智人士。沒有人願意幫助亞瑟,也沒有人聽見他發出的求救。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相比於《蝙蝠俠:黑暗騎士》裏小丑所表現出的純粹的惡,亞瑟的惡有太多複雜的情緒牽扯其中,有試圖融入周遭環境的失敗,有生活常態的終結,甚至還有一點自愛自憐以及自私,而他無意中的反抗,帶來了哥譚市新一輪的暴動,代表的是一種民粹的狂歡,暴力的喚醒。

帶有目的性的惡,與純粹的惡,究竟哪一種更可怕?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同時也能在《小丑》這部電影裏看到對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車司機》和《喜劇之王》的模仿,偏執瘋狂的社會邊緣人以及社會對名人的癡迷崇拜。可也只停留在表面,片中人物作惡的動機是截然不同的。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小丑》(上)與《喜劇之王》(下)的對比

《出租車司機》中的特拉維斯是把自己當作了拯救女性的英雄,他針對的是迫害雛妓的房東、老鴇和嫖客,這種角色與觀衆之間的認知差異,激發了同理心,而反觀亞瑟呢?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出租車司機》

亞瑟代表的是每一個人的陰暗面,而非富人的對立面,他化身小丑後的報復行爲也只是一種對暴力的盲目屈從,因爲他的打擊對象完全是錯誤的。

混亂失秩的哥譚市是催生小丑的最主要因素,在這個前提下,最後的報應其實並沒有落在哥譚市身上,因爲那是一個整體,一個模糊的概念。所謂冤有頭債有主,小丑製造的暴亂,真正能傷害到的絕不是那些富人,只會是無數與自己一樣的底層民衆。哪怕特意安排一個人殺掉蝙蝠俠的父母,這種行爲也是愚蠢的。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這就是《小丑》的故事,簡單粗暴,明目張膽,完全沒有緩和與喘息的餘地。你可以說這是電影創作者該有的“獨裁”,他應該有自己的立場,背對觀衆,可《小丑》在背對觀衆之餘,又極力在迎合了大部分人慾望中最不堪最黑暗的那一面。

但事實上,對深淵的沉溺,報復帶來的暢快,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滿足感,並不是人人都需要的。

02.賭博式的行爲藝術

爲了塑造小丑這個角色,鏡頭始終未離開過他。這使得電影看起來更像一次表演上的“行爲藝術”。那是賭博式的拍法,衆星拱月,所有的配角,也不管腕大不大,戲份都被壓縮得極少。每一個角色短暫的出現,都是在給小丑鋪路。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小丑》過度依賴於傑昆·菲尼克斯的表演,他成,則電影成。好在瘋魔的傑昆奉獻了一場近乎完美的表演,每一個微表情,每一次看似詭異的肢體扭曲,都在賦予小丑這個角色生命。或許讓他再拍一遍《小丑》,都很難再出同樣的效果了。

爲了這個角色,傑昆減掉了52磅體重,瘦到能清晰看見身上的骨架,好像隨時會從皮裏刺出;當他咧嘴大笑,音浪從肺部噴薄而出;當他流淚,弄髒了妝容,受辱和無助的信號在他的眼神裏閃現;當他在Hildur Guðnadóttir悲傷的絃樂中起舞,整個人看起來是那樣輕盈和自由,好像隨時可以漂浮起來。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傑昆的表演拯救了俗套的劇情,在某些方面,《小丑》和電影《黑天鵝》是有點像的,依賴於演員的表演,在舞蹈中衝破自我束縛的枷鎖,痛苦、憤怒、扭曲的正義感全部讓位於內心最深處的慾望。於是亞瑟成了小丑,尼娜成了黑天鵝。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這樣的電影是幸運加機遇的產物,它只能被欣賞,而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想要模仿都很難。尤其是當表演凌駕於所有電影語言之上,導演個人的掌控和電影的多義性也因此被消解。當傑昆發出第一聲淒厲的笑聲時,你的眼球,耳朵和腦子就被他的表演死死釘住了。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如果把一部電影分成5個部分來打分的話:劇情、表演、音樂、攝影、剪輯,每一項的滿分都是10分,總分超過45分的電影我們稱之爲“神作”。那麼一般意義上我們所理解的神作,就是每一項的分數都應該在9-10分,沒有明顯短板。但《小丑》非常特殊,它的劇情只能給5分,但其餘4項都是滿分,屬於嚴重的“偏科”,但總分還是在45分。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表演和劇情都是電影的一部分,我們在評價時往往會將二者分開。如果你在看完《小丑》後記住的僅僅只是傑昆的獨舞,那封神的到底應該是演員,還是整部電影呢?就好比,當我們談起新海誠的電影時,會拋開中二的劇情而只因精美的畫面就把它稱之爲“神作”嗎?

03.輿論傳播與現實背景

如何非要找個詞來形容《小丑》的話,或許可以叫它“網紅電影”,顏值高,有熱度,頻頻上熱搜,藉助互聯網和輿論傳播開,帶動了巨大的流量,成爲爆款。有介於此,很多人對電影的打分會下意識放寬標準。當觀看《小丑》成了一種時髦,很多人對這部電影的好評和滴滴打車後默認給的好評是一樣的。與其說是評價,不如說是習慣。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導演託德·菲利普斯在接受採訪時直言,“《小丑》這部電影沒有任何的政治意圖,也不希望被往那個方向解讀”。話是這麼說,可電影播出後,就不歸導演管了。顯而易見,目前幾乎所有的解讀都沒把導演的這句話當回事。

很難說導演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還是掩耳盜鈴,但《小丑》確實是一部必須結合當下語境才能理解的電影,至少可以理解它爲什麼會獲得如此之高的關注度和好口碑。就像我們如今再看三四十年前的那些高分電影,有時候也看不出究竟哪裏好,因爲脫離了那個特定的時代氛圍。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國外有媒體曾這樣說:對《小丑》這部片最公道的評價就是不要去評價它。因爲小丑只需要觀衆和舞臺,有了這兩樣他就不會再鬧騰,真的就只是字面意義上的“小丑”;同樣的,電影《小丑》有了舞臺和觀衆,也就不會那麼可怕。

其實有時候想想,因爲對現狀的不滿而給出的報復性好評,然後衆口一詞把《小丑》這部電影捧上神壇,甚至將其擺進影史供奉,這些對着《小丑》歡呼的人和電影中對着亞瑟歡呼的哥譚民衆,本質上又有什麼分別呢?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在1989年,想要製造一個小丑,需要把他扔進化學池;而在2019年,製造一個小丑,只要把他丟進社會。”2019年的社會,它不僅能夠製造小丑,還能夠製造電影《小丑》。

04.電影只是電影

導演託德·菲利普斯將電影中的亞瑟定義爲:一個正在尋找身份的人,卻錯誤地成爲了一個象徵,他真正的目標是讓人們開懷大笑,給世界帶來快樂。

對任何一個“想給世界帶來快樂”的人來說,都需要接受“這個世界很可能並不會被你逗笑”的這個殘酷事實,可亞瑟卻難以接受。他迫切希望自己的每一個動作都能換來回應,像個內心充滿被害妄想,自戀又自大的精神病患者。而且相比於現實中很多底層人士受到的折磨,亞瑟所受的那些真不算什麼,起碼不足以將他的殺人行爲正當化。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亞瑟在電影中不是一個鼓舞人心的英雄,也不是可怕的反派,他只是一個性格演變的研究範本,研究當人們做出錯誤的選擇,屈服於內心的黑暗想法時,究竟會發生什麼。小丑的敵人不是社會,更不是有錢人,他的敵人是秩序、道德、常識。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哥譚市民衆所追捧的也並不是小丑,或是亞瑟,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僅僅只是因爲有這樣一個人出現,他站在了廢墟的制高點,俯視着火光沖天的哥譚,便將其視作抗爭的勝利代表,滿足內心卑微的渴望,他們擁抱的是混亂(chaos)。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每一代人都會有自己的小丑,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之後,屬於下一個十年的小丑出現了。《小丑》在今年所帶來的“狂歡”,既是時代印記,也是社會標本,多年後再回頭看,一定更加有趣。

《小丑》被嚴重高估了,它離“神作”還差得很遠

歸根結底,電影它只是電影,是視與聽的盛宴,是表演的藝術,是故事的容器,是情感的載體,它不是慶祝的道具,不是宣傳的窗口,更不是作惡的藉口。當某個電影之外的元素被放得過大,大到足以遮蓋着這部電影的時候,你便看不到這部電影的原本面目了。

(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