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民国时期,虽然有不少有钱家庭送自己的女儿去学校念书,但一些官绅世家依然保留着“女人相夫教子就可以了,念那么书没什么用”的封建愚见。苏雪林的人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与丈夫结婚24年同居不同寝。
苏雪林,1897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衙门里。从小祖母对她的教育影响很大,因为祖母墨守成规,非常看不起那些在外面抛头露面的年轻姑娘,苏雪林直到七岁才跟着家中的男孩子念书习字,她特别聪明,不过很快就辍学了。
不能像男孩子去学校念书,让苏雪林觉得生活非常无趣,于是就向叔叔和哥哥借看一些通俗小说,苏雪林自习了《西游记》等四大名著,还有《聊斋志异》之类的书,而后学习唐诗宋词,这些苏雪林都没能进入学校课堂。
1914年,苏雪林父亲为了工作方便,带着家人到了安庆居住,一位留学回来的叔叔并劝说她的父亲,“雪林聪明又爱学习,应该送她去学校念书才好。”十多岁的苏雪林才得以在当地一个基督教办的小学读书。
为了能够进行学业,苏雪林一哭二闹三上吊,母亲都很仁慈,哪里舍得自己的孩子怎么做,从中调解,祖母和长辈们才让她去女子师范念书。去法国留学时,苏雪林采取的都是先斩后奏,可见她求学的强烈意识。
不断收到家中劝阻她的来信,苏雪林相当郁闷,还大病了一场,只是还没能修完学业,父亲去世了,母亲病重,她只能提前回国,为父亲奔丧。这时苏雪林已经二十来岁,古代时女子都早已嫁人了。
回国后的苏雪林,在母亲的一再强烈要求下,与门当户对但从未见过面的张宝龄结婚。张宝龄也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公子哥,还曾赴美留学。实际上,苏雪林在法国期间与张宝龄通过几次信,了解到两人性情不和。
但父母之意,媒妁之言,苏雪林只能嫁给张宝龄,结婚后有一段时间苏雪林非常不开心,在法国时苏雪林也遇到过心动的男人,但也只能拒绝。苏雪林母亲去世后,她就跟着丈夫去了苏州,1927年,又跟着丈夫到了上海,一起在大学教书。
两人婚后并没有什么矛盾,但也没有什么亲密的举止,张宝龄也是一个温和的人,对妻子也就没有什么要求,两个人都是各做各的事情。在丈夫死后,苏雪林也没有改嫁,对亲朋好友提起时讲,其实两个人都没有错,只是没有爱罢了。
结婚24年,她与丈夫同居不同寝,晚年:两人都没错,只是没有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