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半佛仙人

1

最近B站上有很多“正道的光“的視頻,原始版本應該是從快手搬運過來的,後來陸陸續續也有從抖音搬運的,還有B站up主自己模仿着拍的。

劇情都很簡單,情節交代起來不會超過30秒。

往往是很正常的生活,然後主角橫空出世做一件非常荒誕的好事。

大概類似倒立着扶老奶奶過馬路這種,講白了就是能好好幹的事情不好好幹。

然後主角對着鏡頭問一句:“老鐵們,我做得對嗎?”然後瘋狂拍腿,把脖子前傾,像鵝一樣昂首闊步走掉。

接着熟悉的BGM響起:“正道的光,照在了大地上”,被幫助了的人深鞠躬感謝。

並且由於諧音,聽起來就像照在大腚上。

精神污染分量十足。

“正道的光”這個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我不太清楚,不過應該火了有一段時間了。

其實這首歌最初是黃渤給老電視劇《民兵葛二蛋》唱的片尾曲,屬於童年回憶。

很多老歌這幾年都因爲被拿來做快手視頻或者抖音視頻的配樂而重新火了起來,正道的光也是其中之一,而且這段時間在B站的流量特別大。

我前幾天就又在首頁刷到了一個正道的光視頻,主角從鏡頭外突兀竄出來,用袖子給人擦凳子,擦完了再請人坐下,每當我看到這種迷惑行爲,馬上意識到黃渤熟悉的歌聲又要來了。

聽說有人在B站專門找這種視頻看,就是爲了聽黃渤唱那兩句“正道的光”。

照在大地上。

2

那天我看完這個視頻以後,順手翻了一下評論區,看到有個人說這個視頻讓他的正道的光收藏夾容量+1了,我就點進他主頁看了一下他的收藏夾。

全都是各種各樣的“正道的光”視頻。

結果我就從上午看到了下午,再也沒有從他的收藏夾裏出來過。同時看一個笑一個,從白天笑到了晚上。

我都懷疑這個收藏夾是做出來專門浪費我時間的。

老鐵們,我覺得他這樣做不對。

如果不親眼看到,你都沒法想象這些視頻能有多麼沙雕。

比如有個視頻是這樣的,一個盲人正要過馬路,路邊剛好有一灘污水,如果盲人再走下去就有可能一腳踩到污水上。

正常人的思維肯定是先叫住這個盲人,然後扶他過去;

萬萬沒想到在那個視頻裏,有個女的猛地往地上一撲,不顧渾身的污水,讓盲人從她背上走過去。

即使說是爲了做好事,到這個地步也有些喪心病狂了。

何況這些演員的演技其實已經拙劣到了質樸的地步,就是你都不知道他們是真的演技這麼爛,還是在表演“演技爛”。

以至於這些正道的光視頻除了離場時候的鵝步(號稱頭先走,身體殿後)之外,還多了一個觀衆一起參與的梗,就是在評論區說這肯定是真事,不是演的。

標準話術:如果是演的,他們演的這麼好爲什麼不去拍電影?有的人就是看不得正能量,所以才說是演的。

當然,無論是戲仿正道的光的up主,還是在評論區假裝粉絲洗白的用戶,在老用戶們看來都屬於“友軍”,也就是通過重複某些人的行爲來完成一種藝術性的諷刺效果。

“戲仿”是一種很經典的諷刺手法了,強調這些明顯是在擺拍的視頻是“真事”,其喜劇效果和諷刺意味的來源,就是對一些人無視事實無腦洗白的戲仿。

這個在辯論裏面也叫歸謬法,就是和對方同樣的邏輯去推出一些明顯荒謬的結論,進而證明對方邏輯的錯誤。

但是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是,當同樣一種行爲可以因爲受衆對目的性的猜測而分爲“友軍”和“敵軍”的時候,這個行爲本身其實就被解構了。

行爲本身的好壞對錯利弊變得並不重要,大家怎麼看這個行爲,纔是重要的。

就好像這些“正道的光”土味視頻,現在在B站的輿論傾向差不多是這樣的。

如果拍攝目的是爲了諷刺那些藉着正能量的名義做一些很誇張的事情博取關注的行爲,那就是友軍,不但不土味,而且很藝術。

如果是認認真真拍的,就真的是覺得拿身體給盲人當橋,用袖子給路人擦凳子是“正道的光”了,那就是真的土味。

但是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是,土味到底是由什麼來界定的?

如果說是由視頻的諷刺性來決定的,那麼認認真真去拍這種視頻的人,不是更能體現諷刺意義麼?

就像是藝術家畢志飛老師拍《逐夢演藝圈》這件事情,本身就是行爲藝術。

3

所有這些正道的光視頻的創作都符合一個核心的特徵,就是用很荒誕的行爲邏輯去做一件善良的好事。

配樂,把頭前傾走路等等,都屬於用來強化印象的特徵。

但是荒誕纔是這種視頻的內核。

如果拍得很符合邏輯,反而就沒內味了。

正常來說,即使你要提醒一個路人他的凳子上很髒,用得着衝上去拿袖子擦嗎?

即使你要幫助一個盲人過水溝,用得着趴水裏讓他踩上去嗎?

嚴格來說,做出這種沙雕行爲的人或許纔是腦補弱勢羣體。

而且這些視頻裏一定會有一個鞠躬致意的場景,配上慢放鏡頭般的離場,魔性的配樂,以及不知道哪個老鐵最先發明的頭先走的走路方法,整個畫面就變得特別有話劇般的張力。

其實就是這些元素疊加在一起,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儀式感,邏輯被放在了儀式感之後,以至於這些視頻整體上會顯得比較弱智。

當然,也可以自信一點,把顯得去掉。

我把這些正道的光的視頻看上第一遍的時候,覺得它們非常沙雕。

但是轉念一想,我又覺得這些視頻能成爲一個共創的主題,產生無數衍生作品,應該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吧?

或許就像黑人抬棺一樣,在看似沙雕的外在下,其實有着非常哲學的生死觀和人生觀在裏面。

於是我把那個收藏夾又看了一遍,驚訝的發現,

它們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沙雕,但實際上真的非常沙雕。

4

但是沙雕不沙雕根本不重要,它們能火起來,並不需要自身有什麼樣的內涵,而在於觀衆怎麼去解讀它們。

“正道的光”這樣的視頻的意義,是在觀衆看這些視頻的過程中產生的。

這纔是真正的共創。

我們之所以會喜歡看這些視頻,其實原因有很多。

最直接的也是最淺層的那些,是技術原因,例如黃渤這首歌也確實挺好聽的,再例如鵝步真的沙雕,我至今學不會視頻結尾的鵝步怎麼走,走起來像鴨。

嘎嘎嘎。

再深一點的原因,就是確實看得爽。看視頻肯定還是奔着收穫快感來的,而這些視頻很多也的確拍得特別喜感,土味中又帶有一絲絲創意,甚至就連弱智的方式,都顯得清新脫俗與衆不同。

固然,這些視頻的情節設計極其不合理,極其腦癱,但是在嘲笑這些土味腦癱的時候,觀衆是可以收穫一種智商上的優越感的。

就好像以前有個段子,說爲什麼《小時代》纔是適合每一個人去看的電影,因爲對於《小時代》的受衆來說,可以欣賞電影本身,看得津津有味;

而對於非受衆來說,則可以通過吐槽這部電影,獲得智力上的愉悅,同樣可以看得津津有味。

吐槽,本身就是視頻的賣點。

審醜,並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5

但我認爲,更深層次的理由,其實是在看這些視頻的時候,我們已經在賦予這些“正道的光”意義了。

不管它們有多少弱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們的確是在宣揚利他的一面,善的一面。

固然視頻裏面的情節設計非常沙雕,趴在地上給盲人過水溝也根本算不上正道的光,頂多算是大腦開光。

但是這種對善的宣傳產生了上百萬播放的時候,這個視頻的傳播本身,其實就有點正道的光的意思了。

這就是我所說的,觀看本身正在賦予這些本身沒有內涵的視頻內涵,我們的注意力,正是這些沒有意義的視頻的意義。

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些土味正能量視頻能火,其實也說明了一點,就是無論我們怎樣嘲弄這些“正道的光”,我們其實是並不真正討厭它們的。

甚至可以說,我們嘲弄的其實是它們沒把“正道的光”表現好,而不是反感正道的光。

恰恰相反的是,我們其實非常希望真的有這樣一道光。

但是即使這道光沒能夠光鮮亮麗的出現,沒能夠得到一個有腦子的編劇和不土味的拍攝風格,所以它可能是灰撲撲的,可能是來自城鄉結合部的光,

但它畢竟是一道光,而不是黑暗,不是陰霾。

哪怕這個光確實是有點點奇怪了。

6

更重要的是,我們討厭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我們寧可喜歡這些土味的利他主義者,即使它們並不高逼格,甚至卑微如塵土,但是至少它們沒有扭曲如蛆蟲。

這些正道的光的視頻所展現的世界是荒誕的,極端的,但是它們是往善的方向極端,其實按照藝術修辭的角度來理解,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對善的願景的體現呢?

我們看完這些視頻的時候,在評論區只會打下一連串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沒有人會說其實看了還有點感動,也不會說其實是認可這些視頻傳遞的善意的。

但是在我們的內心,是認可的。

而我們又何嘗不希望出現這樣一個荒誕的世界呢?

儘管這個世界並不存在,即使這個世界顯得有些變態。

但是既然它註定是不可能存在的,那麼變態一點,其實也無妨。

我們期待一個到處都是無私助人的人的世界,雖然我們知道這樣的人只存在於“正道的光”的BGM裏,就像現實世界裏不會有人在走路的時候一個腦袋先到,隨後身體再跟上,

但是至少我們在看視頻的時候,可以自由地選擇去看這樣的視頻還是不看,可以有這樣的視頻作爲備選。

如果有一天你被強制規定只能看某一種視頻,那麼它即使有再高的逼格,你也不會開心。

其實從來就沒有什麼土味,一切不過是我們的選擇權的一部分。

而選擇的餘地,當然永遠是越大越好。

這同樣也是一種“正道的光”。

老鐵們,你們說我做得對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