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3月,濰坊市環境衛生管理處與園林處機構改革合併爲濰坊市園林環衛服務中心,該中心主任戴善邦告訴記者,濰坊市生活垃圾填埋場老齡化垃圾滲濾液提升改造工程原有技術是有膜處理,泓陽公司入股後,技術改造無膜處理工藝,但每天的污水處理量還不到3立方米,技術不過關,按此處理量,與中央環保督察組要求限期處理要求根本不可能完成。於某告訴記者,其實,在誘騙他入局之前,徐某友等人還誘騙了北京一家環保科技公司投入80萬的中試費用,但始終無法達到實際量產,爲此,北京這家公司要求徐某友等人按合約將80萬費用退還,但徐某友等人稱:濰坊市環境衛生管理處組織專家都對我的工藝認可,你憑什麼說我的中試和工藝不行。

作者:□本社記者 張馳 馬付才

核心提示:近日,河北省滄州市泓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向本社反映稱,一家環保科技公司虛構其擁有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以及可帶來的巨大利潤空間,誘其公司投入鉅額入股資金後,卻又技改失敗並將其多筆投資款套取轉走。

  近日,河北省滄州市泓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泓陽公司”)的負責人向本社反映稱,在山東濰坊市,一家環保科技公司虛構其擁有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以及可帶來的巨大利潤空間,誘其公司投入鉅額入股資金後,卻又技改失敗並將其多筆投資款套取轉走。

山東濰坊487.6億天價罰單背後

  爲何先進污水處理效果表演?

  2017年,泓陽公司的負責人於某經人介紹,認識了徐某友,徐某友稱他掌握國際先進污水處理技術,特別是針對電鍍廢水處理及垃圾滲濾液處理有專業的技術,能夠達到行業標準的同時,還能節省大筆費用。

  於某告訴記者,爲了取得他的信任,徐某友告訴他,在山東濰坊市垃圾處理廠,有一家公司一直在經營該垃圾填埋場的污水滲濾液處理。這家垃圾處理填埋場滲濾液的處理技術就是利用他的核心技術,成本低,效果好,將來可以以入股的方式,共同經營該項目獲取豐厚的利潤。

山東濰坊487.6億天價罰單背後

  於某稱,在徐某友對其多次以表演的方式演示污水處理效果後,他相信了。於是由泓陽公司出資,2017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北京泓陽綠源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泓陽公司”),泓陽公司佔60%的股份,徐某友和當初引見他與徐某友認識的於某海以技術入股佔40%的股份。

  該公司成立後,徐某友很快就提供了濰坊老齡化垃圾滲濾液工藝設計方案,在該設計方案中,提供了該工藝設計方案中試的詳細數據及工程報價、運行費用等。根據2017年6月13日至2017年7月20日中試提供的數據顯示,徐某友的這份被業內稱爲“無膜”新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的工藝,不但出水指標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控制標準》一級A標準,而且,能達到每噸垃圾滲濾液處理運行費用僅爲55.60元/立方米。2017年,濰坊市政府,濰坊市環境衛生管理處決定對該項目再提升改造。

  而提升改造需要大筆的資金。看到相關政府批文後,於某對該項目深信不疑,出資1500萬元對該項目技改升級。

  項目背後被指有人設局

  資金投入後就等待技改,但於某發現,項目開始改造後,購買的大量原料都是從徐某友控股的公司或關聯公司購買,而且價格比市場價高的離譜,還有多筆資金被徐某友等人侵佔,徐某友中試的結果數據都非常理想,但實際根本無法生產。於某經過調查後得知,當初徐某友給他提供的中試數據竟然也是僞造的,所謂的“無膜”工藝根本無法量產,而其投入的所謂技改資金卻被徐某友等人以購買原料的名義轉走。至此,於某才明白,徐某友等人利用原濰坊環境衛生管理處的紅頭文件及虛假中試數據,虛構利潤空間,騙其入股。爲此,2019年6月4日,於某以徐某友等人涉嫌詐騙,向濰坊市濰城區公安分局報案。

  6月28日,濰城區公安分局立案調查,濰城區公安分局將涉案人員刑事拘留後,又將其取保候審,濰城區公安分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至今該案仍在偵查中。

  項目被設局,“一流營商環境”將何去何從?

  那麼,被徐某友中試出一切合格的先進“無膜”污水處理工藝,是否是騙局呢?

  2019年3月16日,原濰坊市環境衛生管理處在濰坊組織召開了關於濰坊市生活垃圾填埋場老齡滲濾液處理工程的提升改造方案論證會。參加會議的有山東省城建設計院、山東建築大學、濟南市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的三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濰坊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濰坊中天瑞元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有關人員。最後形成應該採用“有膜”處理工藝的流程。

  此後,於某又陸續諮詢多名專家,對《濰坊市生活垃圾填埋場老齡化垃圾滲透液提升改造工程工藝設計方案》進行深度研究,得出的結論均爲該設計方案中指定的垃圾滲透液處理工藝的設計依據不充分,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排放標準,該論證結果也在濰坊中天瑞元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實際處理垃圾滲透液中得到了驗證。2019年3月,濰坊市環境衛生管理處與園林處機構改革合併爲濰坊市園林環衛服務中心,該中心主任戴善邦告訴記者,濰坊市生活垃圾填埋場老齡化垃圾滲濾液提升改造工程原有技術是有膜處理,泓陽公司入股後,技術改造無膜處理工藝,但每天的污水處理量還不到3立方米,技術不過關,按此處理量,與中央環保督察組要求限期處理要求根本不可能完成。

  於某告訴記者,徐某友的工藝設計方案和中試數據,其實是徐僞造的,利用該數據誘騙其入股,以達到非法佔有的目的。

  於某告訴記者,其實,在誘騙他入局之前,徐某友等人還誘騙了北京一家環保科技公司投入80萬的中試費用,但始終無法達到實際量產,爲此,北京這家公司要求徐某友等人按合約將80萬費用退還,但徐某友等人稱:濰坊市環境衛生管理處組織專家都對我的工藝認可,你憑什麼說我的中試和工藝不行?因此,至今拒絕退還北京這家公司的80萬元。

  於某認爲,利用掌握先進技術手段,誘騙投資,這是一個具有非常隱蔽性和專業性的新型詐騙方式,值得業內同行警惕。

  針對於某所述,相信隨着警方的深入調查,該案最終會撥開雲霧。對此,記者將繼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