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麼多的駁殼槍都去哪了,當時除了少量破損老舊的手槍被銷燬,大部分都被作爲一個用途,那就是配備給警察,作爲警用手槍使用,因爲建國初期,中國還沒有適合警用的手槍,正好用大量退役駁殼槍替代,當時也不止只有駁殼槍還有勃朗寧手槍等等各種手槍,種類比較多,後來隨着五四手槍的設計及大量生產配備,這種現象才慢慢改變,駁殼槍也才真正的離開了它的舞臺。毛瑟軍用手槍於1895年由德國毛瑟軍工廠設計生產,它具有單發、連發兩種射擊方式,最大彈容量爲20發,並且毛瑟軍用手槍的槍管長達140毫米,這使它的射擊精度與射程遠遠大於一般手槍,如果在戰場上連發使用它,它超大的彈容量使它完全可以比擬衝鋒槍,非常適合近距離作戰。

毛瑟軍用手槍於1895年由德國毛瑟軍工廠設計生產,它具有單發、連發兩種射擊方式,最大彈容量爲20發,並且毛瑟軍用手槍的槍管長達140毫米,這使它的射擊精度與射程遠遠大於一般手槍,如果在戰場上連發使用它,它超大的彈容量使它完全可以比擬衝鋒槍,非常適合近距離作戰。
毛瑟軍用手槍在上世紀的40年間共生產了大約100萬把,約70萬把是出口到中國,爲什麼當時的民國買了這麼多,是因爲當時中國正處於軍事禁運的10年,而毛瑟軍用手槍是唯一沒有在禁運之列的強火力武器。
這麼多的毛瑟進入中國,再加上民國兵工廠仿製的,當時此槍的配備非常普遍。它的連發功能及強火力大大彌補了中國軍隊近火力武器不足的缺點。所以毛瑟軍用手槍倍受中國軍隊的青睞。它在中國有許多稱呼“鏡面匣子”“快慢機”“二十響”等等,當然最響亮的稱呼是“駁殼槍”。
抗戰時期,駁殼槍在中國大展神威,中國軍隊的便衣隊普遍使用駁殼槍,在遇到日軍時經常一梭子子彈過去,給敵人造成巨大傷亡,這在近距離作戰上引起日軍巨大的恐慌。
建國以後,因爲駁殼槍的火力,射擊精度,射程都比不上開始大量配備的衝鋒槍,比如波波沙衝鋒槍,所以在朝鮮戰爭後期,駁殼槍就慢慢的退出了軍隊。這麼多的駁殼槍都去哪了,當時除了少量破損老舊的手槍被銷燬,大部分都被作爲一個用途,那就是配備給警察,作爲警用手槍使用,因爲建國初期,中國還沒有適合警用的手槍,正好用大量退役駁殼槍替代,當時也不止只有駁殼槍還有勃朗寧手槍等等各種手槍,種類比較多,後來隨着五四手槍的設計及大量生產配備,這種現象才慢慢改變,駁殼槍也才真正的離開了它的舞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