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务云

政务云是指运用云计算技术,统筹利用已有互联网设施设备,发挥云计算优势,为政府行业提供硬件、软件、信息、安全等服务的综合平台。

2018年,我国政务云市场规模达到370.8亿元

截至2018年底,政务云已实现31个省级行政区100%覆盖,334个地市级行政区覆盖比例达75%

中国信通院评估,平均有近80%部门、70%的业务系统上云,为政府节省近三成以上成本,部分政务事项办理时间缩短90%以上

政务云可以对数据进行统一有效管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能够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以及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云计算已经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政务云建设规划,因此其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政务云市场广阔,各类厂商加快在政务云领域的布局,当下政务云市场分为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三大运营商;

第二梯队是传统IT企业,如华为云、浪潮云、曙光云、紫光云等;

第三梯队是互联网服务商,如腾讯云、阿里云、金山云、京东云等;

第四梯队是系统集成商,如太极股份、神州数码等。

2


金融云

2018年,87.98%的金融机构已经或计划上云

其中41.18%金融机构已经上云已经上云金融机构中,69.57%使用私有云,19.25%使用行业云。11.18%使用公有云。


银行:对服务可用性和数据持久性要求较高

银行代表公司: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平安银行等都成立了科技公司,并提供全方位云计算服务,银行领域科技公司总注册资金超过37亿人民币。

证券:证券对交易系统响应速度要求极高,目前交易系统数据库、操作系统和小型机等方面对传统部署方式依赖较大,上云缓慢。

上云代表公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

保险: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青云、云栈科技等云计算公司利容器、微服务等新技术构建核心架构的上云方案,实现保险系统快速迭代开发。

互联网金融代表公司:

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腾讯微众银行等(互联网)

民生、江苏、兴业、工商、浦发、北京、华夏银行(银行系)

苏宁、海尔、国美等(消费类)

3


交通云

现阶段,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有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率和共享度低、数据缺乏统一部署管理、安全系数低等痛点。

利用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支持,使交通行业在海量信息储存、数据共享、安全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目前云计算在轨道交通、铁路交通、航空运输以及物流运输等方面都有运用。

4


医疗云

医疗云,是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是由云厂商为医疗机构搭建的云平台以及提供的云服务,医疗云联通医疗机构内部各类信息系统,存储大量医疗数据,同时医疗云还可以提供高效的计算资源,便于在云上开展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

2015年,医疗云的概念被提出。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医疗云市场规模较小,但未来增速较大。

根据IDC研究,2018年中国医疗云IT总支出达到50.52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168.8亿元人民币,2018年至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7.3%。

云厂商和传统医疗信息化厂商通过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双方减少试错成本,快速进行医疗云市场布局。

5


能源云

能源领域云应用起步晚、进展慢,大部分处于服务器虚拟化为主的“1.0”阶段。
能源企业信息化现状:

1、多级部署,管理成本高

2、业务系统“烟囱式”部署,数据互通难

3、信息系统独立运行,运维效率低

能源企业上云关键需求:

1、异构资源管理

2、服务高可用

3、云边协同

4、安全容灾

5、混合云管理

6


电信云

伴随5G时代和边缘技术的兴起,当前网络设备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网络业务需求,为应对网络转型需求,电信云应运而生。
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发布了转型计划:
根据服务对象不同,电信云可分为面向CT和面向IT的云
未来融合的电信云通过新建和改造数据中心,打造ICT云,能够让电信云CT业务和IT业务共享云资源,满足多类业务特点,实现管理协同,以及多数据中心SDN组网的需求。


数据及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IDC、新浪新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