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愛新覺羅·載灃(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宣統帝溥儀生父,清朝宗室,於宣統年間任監國攝政王。在王朝崩潰的最後時刻,載灃家族的命運比尼古拉二世家族要好很多很多。

“人生如逆旅,你我亦行人”

一,清朝最後一個攝政王載灃。

(醇親王載灃全家福——最後的皇族合影,大約拍攝於民國初期。)

愛新覺羅·載灃(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宣統帝溥儀生父,清朝宗室,於宣統年間任監國攝政王。

在清朝的最後三年中(1909年—1911年),他是中國實際的統治者。宣統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被迫辭去攝政王職,閉門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兒子溥儀退位。

(年輕時的載灃。)

民國十七年(1928年),遷往天津幽居,後又去東北,拒絕日本人勸降之要求,並怒斥其子溥儀投靠日本,之後返回關內居住。解放後,載灃將醇王府貢獻給人民政府以作公用。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染風寒,於2月3日病故。

(溥儀。)

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尼古拉二世 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位沙皇,俄羅斯帝國末代皇帝(1894年11月1日—1917年3月15日在位)。登基之時,沙皇制度已經開始搖搖欲墜,他對外擴張、對內改革卻不盡人意。

(末代沙皇全家福。)

其執政末期俄羅斯先後爆發了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者推翻了他的統治,後者最終結果了他的性命。

(出訪日本乘坐乘坐人力黃包車的尼古拉王子。)

尼古拉二世是一個平庸的君主。他認爲“君權天賜”,他只需對上帝負責。

他不喜歡同臣民有密切的接觸,更妒忌那些出色的、有能力的、有主見的大臣,因爲他知道,他們的智慧居於自己之上,總是擔心有朝一日大臣們要奪走他的君權。

由於其平庸的才能,無力拯救俄羅斯帝國的崩潰,最後也導致了自己家族的悲慘命運。

1918年7月17日凌晨,末代沙皇全家(7人)御醫博特金、廚師和兩個僕人,共11人,在伊格納季耶夫住宅的地下室內被槍殺。

沒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

在王朝崩潰的最後時刻,載灃家族的命運比尼古拉二世家族要好很多很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