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缺陷”应该成为人“创造的进化”的力量,或许这一点更应该引起广泛的注意和作为,这正如白村先生所讲:“必须有不安于现在的缺陷和不完全,而不住地神往的心,希求的心,在人生才始有意义。”白村先生如是“缺陷论”,是耐人寻味的,但指向也是十分清晰的,无论人生还是艺术,“缺陷”都应该是奋进的力量,而不是“争论”的处所,更不是“毁谤”所在。

欢迎小朋友们查看小霞运动新发现的早晨分享,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
(1)
就艺术本身来讲,是“遗憾的艺术”,这已是艺术家们的共识,亦可称为一个“艺术创作的规律性”。走出“象牙之塔”的艺术——为社会人生的艺术,而非“为艺术而艺术”,更是在发现社会人生的“缺陷之美”中而创作的,因而,这样的艺术才是最具社会人生价值的艺术。这就是我在阅读鲁迅先生译著、厨川白村先生为原著者的《走出象牙之塔》第五节《诗人勃朗宁》而获得的一个基本思想。
(2)
在这一节,白村先生引用了勃朗宁的一段话:“现在的生活,是我们的结局,或者还是显示或爬或攀的人们的脚的出发点呢?看起来,这里有着各样的障碍。要在从低跳向高,却将绊脚的石头当作阶段的人,罪恶和障碍是不足惧的。”我非常喜欢这样一段话,因为他道出了生活的奋斗者、命运的挑战者的心声。将其提炼为当下的语言,就是非常有教益的两句话:(1)无论结局怎样,当下的生活都是人生向上攀爬的力量脚步的出发点。(2)把绊脚的石头作为人生向上攀登的阶梯。
(3)
在这一节,白村先生着眼于艺术创作所论及的“缺陷”“善恶”等观点,其实是非常有利于我们开阔、丰富自己的“世界观”的。所以,我在本篇就将其重要观点摘录下来,作一番认真的思索。
“人是活物;正因为是活着的,所以便不完全,有缺陷。一到完全之域,生命已经就灭亡。”这样的话语思想,无疑是非常求实的,也是极为客观唯物史观的。因而,也就指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人、待人不可求全责备,尤其对于那些为事业而拼搏的人才,更不可对其“吹毛求疵”,否则,就是“误人”并贻害组织机构之事业发展的。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缺陷”应该成为人“创造的进化”的力量,或许这一点更应该引起广泛的注意和作为,这正如白村先生所讲:“必须有不安于现在的缺陷和不完全,而不住地神往的心,希求的心,在人生才始有意义。”
(4)
“善和恶是相对的话,因为有恶,所以有善的。因为有缺陷,所以要发达;惟其有恶,而善这才可贵。倘没有善和恶的冲突,又怎么会有进化,怎么会有向上呢?”这样的话语,这样的思想,是不难理解的,但关键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作为——我们真的切实珍惜那生活中的“善”吗?面对“善与恶的冲突”,我们真的敢于坚持“善”、勇于向“恶”作不懈的斗争吗?这才是最为考验今天的。
“光愈强,就和强度相应,那影也更其暗。……人的性,是因为于善强,所以于恶也强。我们的生命,是经过着这善恶明暗之境,不断地无休无息地进转着的。”这个话语,就有相当的深意了——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善与恶是怎样“进转”的?我想,白村先生接着所讲的一段话最是让人省思的:“我不犯罪,所以好;诱惑是不敢接近的。说着这类话,始终仅安于消极的态度的人们,使勃朗宁说起来,就是比恶人更其无聊得多的下等的人类。还有,无论在东洋,在西洋,教人‘知足’的人们都不少,但是一到了知足的时候,或则其人真是满足了的时候,生命之泉可就早经干涸了。”白村先生这个批判性思维,我以为于温饱富裕后的今天,在我们是有着特别针对性的教益的。
(5)
“正因为在‘现在’有缺陷,大家嚷着‘怎么办’这一点上,有着生活的意义的。即使明知是徒然,而还要希求的心,虽然苦恼,虽然惨痛,但倘没有这心,人生即无意味。缺陷的难得之味,也就在此。”“艺术之类也如此。完成了的艺术,没有瑕疵,但也没有生命,只有死而已。”白村先生如是“缺陷论”,是耐人寻味的,但指向也是十分清晰的,无论人生还是艺术,“缺陷”都应该是奋进的力量,而不是“争论”的处所,更不是“毁谤”所在。如此去把握人生,进取人生,才是开朗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也才是进取的艺术观并艺术创作。
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非常感谢你们的观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