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諾曼征服至都鐸王朝時期,英國的王權處於逐漸加強的發展過程中。威廉一世確立了不同於中世紀西歐其他國家的封君封臣制度,通過《末日審判書》鞏固了國王作爲最高封君,擁有了在道德上的權威。此後,經過了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的發展,雖然出現了約翰王和《大憲章》的簽訂,以及英國議會的形成,但王英權的至高無上一直是得到肯定和保護的。至都鐸王朝,英國王權發展到了頂峯,出現了“專制王權”。

   教權與王權的鬥爭,一直是中世界西歐社會發展的一條主線。中世紀前期,英國在這方面的表現並不是十分明顯。直至都鐸王朝,王權、新興資產階級與教會權利之間的矛盾才凸現出來。亨利八世以其強權的統治,完成了國王代替教皇成爲英國宗教首領的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能夠確切地反映他的專制統治政策,在此提出自己的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在此之前一直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他曾對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給予了充分的承認。

   導致宗教改革發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德國宗教改革的發生,路德教“唯信稱義”的思想傳播到英國,產生了極大的反響。二是英國世俗人士中長久以來的反對教會的情緒,對於教會濫徵稅收、佔有土地、管理不善,以及教會擁有的司法權等特權不滿。三是亨利八世的婚姻問題,即亨利八世要與阿拉貢的凱瑟琳離婚。爲了擁有男性繼承人,亨利八世欲與凱瑟琳離婚,娶安妮·博林爲妻。

   前兩點原因促使了英國國內宗教信仰大變革的出現,人們開始要求印刷出版英文版的《聖經》,大量關於異教徒的書籍流入國內。我認爲,這是促使亨利八世進行宗教改革的客觀原因。第三點原因是改革發生的主觀原因,也是直接原因。“亨利擔心在國際上蒙受恥辱,堅持離婚必須得到英國主管當局的批准——通過這種方法來剝奪妻子的合法權力,達到恫嚇教會法庭的目的。” “然而,教皇似乎不同意亨利八世離婚。爲了不經羅馬同意就能離婚,亨利不得不反對現任教皇克力門七世的統治,聲稱前任教皇的批准無效。”亨利八世對於教皇權利的挑戰,直接形成了王權與教權之間的矛盾。隨後,亨利八世開始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的改革措施進一步打擊了教會貴族勢力,加強了都鐸王朝的專制統治,使自己成爲了世俗和宗教的唯一首領。與中世紀西歐各國相比較,英國王權對教權的勝利更徹底。

   (二)亨利八世在改革中依靠的階級力量

   經過十四、十五世紀的新航路開闢,十六世紀上半葉,英國國內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力量迅速壯大。都鐸王朝統治階級與新興資產階級形成了一個共同反對教會的聯盟。“君主們從商人那裏得到必要的財政支援,也得到能幹、恭順的官員,爲不斷擴大的國家官僚機除五花八門的地方封建自治政權,因爲這些政權各自都有自己的關稅、法律、衡量制和貨幣。”斯塔夫裏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將亨利八世定義爲“新君主”,主要是體現在他實行的是區別於議會君主制統治的君主專制統治,並且與新興資產階級形成了“非正式的聯盟”。

   亨利八世的改革是從召開議會開始的。議會下院主要由新興資產階級組成,迫切希望擺脫教會的控制,發展資本主義。他們與亨利八世由於自身的力量都不足以同教會對抗,便形成了有相同利益目標的陣營。議會上院由教俗貴族組成,一方面亨利通過威脅和懲罰性的稅收迫使反對派的教士屈服,另一方面,卻有一部分教士認識到:屈服於國王,受國王保護,要好於被新興資產階級推向覆滅的邊緣。

   亨利八世還將沒收教會的財產、土地等分發給寵臣近親,製造了一批新的階層,即“新貴”。直接推動了圈地運動的發生,以及英國原始資本的積累和資本主義的繁榮發展。

   在改革中,亨利八世重用托馬斯·克倫威爾,使其成爲國王之下權力最大的首席大臣。一直到倒臺,他始終掌握着行政、司法、財政、外交和宗教等方面的大權。”克倫威爾並不是傳統教俗貴族出身, 他代表着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的利益,幫助亨利八世進行改革。

   由此可見,亨利八世很清楚,單依靠王權的實力和社會基礎,很難推翻教權的封建統治,只有聯合、依靠新興資產階級,扶植新貴的出現,以支持他們的發展壯大還換取他們對自己的幫助和支持。

   (三)亨利八世的統治特點

   亨利八世的專制統治是極其嚴酷、自負的。

   亨利八世決定向教會挑戰,奪取英國天主教會的最高領袖地位,採取了很多殘酷的鎮壓政策,威脅、逼迫主教以及修道院院長屈服於他的統治。

   他沿用都鐸王朝的重商主義政策,保護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支持發展海外貿易,扶植新興資產階級的壯大。實現了與新興資產階級的合作,共同打擊教會勢力。從而穩固王朝的統治,實現“商人富有、民族強大、國家富裕、稱霸世界”。

   “亨利八世在利用議會進行宗教改革的時候,表現出十足的專斷和狡黠。他利用下院制約上院,利用上院世俗貴族抵制教會貴族。當上院教會貴族發生分歧,或一致抵制下院時,他果斷地行使王權加以裁決。”這充分體現了亨利唯利是圖的統治特點,也預示着王權與資產階級的合作必定是暫時的,他們之間存在着很多隱患。

  

   參考文獻:

   [1]曹勝強總主編.世界通史教學指引近代卷[M].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

   [2]陳曦文著.世界中世紀史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

   [3]閻照祥.英國史[M].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白佳鑫,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2010級本科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