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鄙視鏈已經不算是新詞,話題熱度卻依舊不減,甚至已經滲透到了各個領域,簡直可以說是哪裏有人,哪裏就有鄙視鏈。

茶圈子裏也是鄙視鏈盛行,最常見的是:喝花茶的鄙視喝奶茶的;喝綠茶的鄙視喝花草茶的;喝紅茶的鄙視喝綠茶的;喝普洱熟茶的鄙視喝紅茶、烏龍茶的…當然這一鄙視鏈是在六大茶類之間的相互看不慣對方,後來普洱茶一家獨大之後,除了它自己,其它茶類通通不放在眼裏,然後,他們之間便頗有些戰國時代“合縱連橫”的暗戰。普洱茶看不上其它茶類,自然有它引以爲傲的資本,喝普洱的作爲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男人,難道真的就一團和氣,惺惺相惜嗎,其實它也不是鐵板一塊,其內部更是羣豪爭鋒,互懟相殺,衍生出一個個更爲奇葩的鄙視鏈。今天,小編就來爲大家侃侃普洱茶圈裏的鄙視鏈。

版納>臨滄>普洱

喝普洱茶的都知道,普洱茶核心產區主要集中在臨滄、普洱和西雙版納三大茶區,三大茶區都有優質的普洱茶樹資源。但現在似乎存在一種論調:以品質論,版納的要優於臨滄的,臨滄的又優於普洱茶,然後從資源到生態,從歷史到價格,各種PK…比較搞笑的是:臨滄的冰島最貴!比較悲催的是身爲普洱茶名由來地的思茅被各種鄙視!新生茶>熟茶>老茶普洱茶的核心價值是越陳越香,論陳香絕對是老茶>熟茶>新生茶,但現在的價格行情來看,新生茶的關注度和價格卻遠超同類的熟茶和老茶,老茶喫虧在來源不明和倉儲不穩,儘管這一悖論主要出現在山頭古樹純料這一狹小範圍,但跟風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上了山才佔到鄙視鏈的頂端,至於會不會摔跤,先過把癮再說吧。

三無>小廠>大廠

這條鏈子放到任何行業裏面都會反常,在普洱茶圈子裏卻很正常。由於歷史原因和標準難定,茶農、小企和大廠按各自的方式生產競賽,自然,佔據原料資源第一優勢的茶區茶農用難度不高的同樣加工方式生產的“三無”普洱茶,在價格和原料上已經擁有了鄙視其它廠家資格,只要在質量上稍微把把關,頂端可以穩了。

大益>下關>中茶

這是品牌粉絲之間的相互鄙視,無關品質和價格,沒有裁判,誰人多勢衆,誰就佔在頂端。

古樹>大樹>小樹>臺地

這條鏈子比較的標準是:資格老、膀子粗和基因好的往頂端靠。

茶王>單株>高杆>純料古樹>混採

這條鏈子拼的也是先天優勢,當然,在哪個地盤很重要。

頭春>正春>春尾>谷花>雨水

這是拼季節,看價格就知道了,重點是,您確定那您手上的料是頭春的嗎?

純料>拼配

作爲喫瓜羣衆的小編其實更看好拼配,只不過心理上偷偷滴投了純料一票,誰讓人現在得勢呢!

幹倉>溼倉

客觀說:溼倉也能出好茶,幹倉也會出垃圾,關鍵是控制倉的人。相比較,幹倉雖然保守,存壞的風險小些,這也就是目前幹倉茶比溼倉茶貴一點的理由。

餅>沱>磚>散

同樣的料,餅能站在頂端,七子餅情懷是主因。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原創 作者:刀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