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稱,蘇-34在改進充分吸收批號的過程中所生產的是由共青城航空聯合生產公司蘇氏戰鬥機中的成熟設備,並針對前線轟炸機的戰術需求進行了一些改進,如機載火控系統已升級到SH141M型,其中火控雷達是一種新型的被動相控陣和K102M型火控計算機等。近日,據相關媒體報道,俄羅斯航空生產協會(OAK)及其下屬的伊爾庫爾特科學生產集團(原伊爾庫茨克飛機廠)已做好一切準備,準備在蘇-34前線轟炸機“深度”改進後的一年內開始生產。

近日,據相關媒體報道,俄羅斯航空生產協會(OAK)及其下屬的伊爾庫爾特科學生產集團(原伊爾庫茨克飛機廠)已做好一切準備,準備在蘇-34前線轟炸機“深度”改進後的一年內開始生產。

根據重新發布的報告,改進後的蘇-34被命名爲蘇-34“NVO”,所謂的“NVO”指的是“新能力”。俄羅斯空軍今年似乎已開始採取一些新的措施來建設主戰裝備。在這種情況下,讓我們稍作評論。

一般而言,戰鬥機的深度改進都是以“M”爲後綴的,如冷戰結束後以蘇-27爲基礎的蘇-27M項目,以蘇-27PU和蘇-27UB爲基礎的蘇-30MKI/MKK項目,都是以蘇-27PU和蘇-27UB爲基礎的。改進後的蘇-34最初的項目名稱也被稱爲蘇-34M,在這種情況下,蘇-34“NVO”彈出,操作令人費解。

不論是蘇-34M或蘇-34NOV,名稱只是一個代號。蘇-34如何改進,改進後的主要技術和戰術性能如何提高,是一個關鍵問題。

根據目前的披露,蘇-34前線轟炸機的改進,像大多數3代半的第三代戰鬥機一樣,專注於升級機載航空電子設備和火控系統。

據稱,蘇-34在改進充分吸收批號的過程中所生產的是由共青城航空聯合生產公司蘇氏戰鬥機中的成熟設備,並針對前線轟炸機的戰術需求進行了一些改進,如機載火控系統已升級到SH141M型,其中火控雷達是一種新型的被動相控陣和K102M型火控計算機等。

與此同時,蘇-34最初裝備的機載電子戰系統也是巨大的升級,甚至比蘇-35配備的L265“希比內-M”先進得多,現在只知道系統的名字,叫“塔倫圖爾”,似乎是相對“希比內”系統專注於防身能力的設計,新的電子戰系統可以提供與美國EA-18G型電磁攻擊能力相當的主動電子戰能力,大大提高了蘇-34M戰場的生存能力。

除了關鍵的升級電子設備,蘇-34米據說在插件管理和彈藥方面比蘇-34有更大的改進。它配備了X-35E天王星空射反艦導彈,以增強飛機控制海洋的能力,攜帶更多種類的俄羅斯製造的精確制導彈藥,甚至可能在未來空射高超聲速打擊飛行器,如“匕首”。

根據俄羅斯自己的說法,蘇-34的整體作戰能力將比舊的蘇-34強25到30倍。

相關文章